對于污染環境罪輕的怎么辦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會問過。 只要行為人的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產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存在即可。而污染環境罪是過失犯罪,必須造成法定的損害結果,才可構成犯罪。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這個會有一定的審查,具體過程也要按照相關的規定來辦事。
目前有學者持有的觀點是,故意污染環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后果的行為,可以以投放危險物質罪定罪處罰的觀點,對此,提出以下不同意見。
(一)二罪名位于刑法條文中位置不同,歸屬類罪名不同
從二者在刑法分則中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出二者實際上存在諸多差異。污染環境罪位于刑法分則的“妨礙社會管理秩序”章節中,而投放危險物質罪,位于刑法分則的“危害社會公共安全”一章中。縱觀刑罰條文,還沒有哪兩種罪名因為主觀罪過的內容不一樣,就判定其屬于不同犯罪客體,傷害了不同的法益。
(二)二罪侵犯的法益無法完全劃等號,需要進一步區分
從二者的文理表述方式上可以看出,投放危險物質罪側重“危險”二字,此種危險的作用對象可能是社會公共安全,也可能是環境安全,當這種危險作用于環境的時候,就出現了這二罪界定模糊。我認為污染環境罪,更加側重于對現有環境平衡狀態的打破,這種破壞的達到嚴重程度即產生有害性,這種有害性并不強調即時性,環境問題通常會可能潛伏很久才會為人所知,其到底造成何種程度的嚴重后果需要進一步評估;投放危險物質罪的犯罪結果的是對現有平衡狀態的一種傾覆,這種平衡狀態可以更加側重于社會公共安全的一種平衡,其結果顯現的過程比污染環境罪犯罪結果顯現過程更加猛烈和迅速,行為人實施兩種不同行為時所追求的客觀結果也不一樣,從主客觀相統一的角度上來說,我認為將故意污染環境的行為用投放危險物質罪來定罪處罰,會擴大刑罰的打擊范圍,超出行為人主觀范圍,與刑法的謙抑性背道而馳。
(三)法條競合的存在是二罪不能混同的現實基礎
根據《關于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污染物,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 不難得出觀點,當行為人的行為同時符合兩罪或多罪的構成要件,即存在競合情形時,依據競合犯的相關處罰原則,擇一重罪處罰,該司法解釋反而說明故意污染環境的行為不能直接依據投放危險物質罪定罪處罰。
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將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修改為污染環境罪之后,學界圍繞污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修訂之初,不少學者認為,其主觀罪過應當是過失,而不能包含故意的罪過形態,若行為人故意做出污染環境的行為,并造成嚴重的后果,應當按照其他罪名做出處罰。但隨著研究的推進,污染環境罪應當屬于故意犯罪的說法也得到許多肯定。
污染環境罪是指違反防治環境污染的法律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后果嚴重,依照法律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污染環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修正案八》)罪名做出的補充規定,取消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為“污染環境罪”。該罪具體的內容包括:違反國家規定,排放有害物質。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和大氣排放危險廢物,造成環境污染,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行為。
1、實施本罪必須違反國家規定。
是指違反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以及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或命令。這些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護條例》、《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等一系列專門法規。
2、實施排放、傾倒和處置行為
其中排放是指把各種危險廢物排入土地、水體、大氣的行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噴出、倒出等,傾倒是指通過船舶、航空器、平臺或者其他載運工具,向土地、水體、大氣傾卸危險廢物的行為;處置是指以焚燒、填埋或其他改變危險廢物屬性的方式處理危險廢物或者將其置于特定場所或者設施并不再取回的行為。
3、必須造成了環境污染,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
本罪屬結果犯,行為人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應對其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加以認定,如該行為造成嚴重后果,則以本罪論。否則不能以犯罪論處。至于“嚴重后果”的標準是什么,有待進一步作出解釋。可參照國家環境保護局1987年9月10日發布的《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規定以及國務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
量刑
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及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污染環境罪輕的怎么辦通過上面的內容,相信已經得到了一個回答, .故意污染環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行為不應當按照投放危險物質罪定罪處罰。 實踐中有可能出現故意污染環境的行為比主觀為過失支配下污染環境的行為刑罰更加輕的情形,顯然不符合罪刑相適應的原則。 這就需要我們去遵守規則。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環境污染侵權如何承擔責任
環境污染司法解釋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打架沒有傷情鑒定能處理嗎
2021-01-21虛假公司簽的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21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一旦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6保險公司是否有追償的權利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