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責任是什么?
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我國《刑法》第150條規定,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140條的規定處罰。
二、劃清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
這主要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生產、銷售假藥、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或有毒、有害、不符合標準的醫療器材、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等生產、銷售特定的偽劣商品犯罪的界限,它們的區別主要是犯罪對象,即偽劣產品種類的不同。如前所述,本罪生產、銷售的是普通物品,生產、銷售假藥罪等犯罪生產、銷售的是特定物品。
根據《刑法》第140條、第149條的規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生產、銷售假藥罪等第141條、148條規定的犯罪之間存在法條競合關系,即第140條屬于普通法,第141條至第148條屬于特別法。在法條競合的情況下,特別法應當優于普通法適用,這是處理特別法與普通法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是《刑法》第149條第1款規定之基本精神。但第149條第2款同時又規定,生產、銷售本節第141條至第148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140條規定的犯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這一規定體現了擇重而處的精神,應屬特別法優于普通法適用原則的例外規定。
需要明確的是,對于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法律責任應當根據實際的涉案金額和造成的后果來進行處理,如果犯罪事實輕微的,不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的,那么可以直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行業管理的相關規定為進行行政處罰即可。
什么是生產銷售假藥罪?
破壞生產經營罪的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生產銷售假藥的從重處罰的情形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護人在被監護人緩刑期間能否出境
2021-01-09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撤銷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8離婚精神損失賠償是怎樣的
2021-01-31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如何選擇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1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集體土地出讓需要村民簽字嗎
2021-01-04私自轉讓土地建房,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嗎
2021-02-18土地出讓合同可以公開查詢嗎
2020-11-16農村征地,怎么才能拿到合理補償
2021-01-27賓館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怎么計算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