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為糾紛主體的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
(2)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法律事實在國外;
(3)當事人爭議的財產在國外,就是涉外民事訴訟案件。對于審理涉外民事訴訟案件,必須遵守法律規定的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基本準則。
審理國內民事案件只能適用我國的法律。但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則存在選擇適用其他國家法律的問題。選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擇適用程序法,二是選擇適用實體法。
就程序法而言,《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涉外民事訴訟,適用本編規定。本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概括地說,選擇適用程序法應原則上應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編“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該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其他編的有關規定,例如,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辯論原則、處分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和調解原則等。但如果我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中有有關程序的特殊規定時,則須首先選擇適用該項國際條約。稱為“信守國際條約原則”當然,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另外應注意的是對證據分配規則如何處理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是如果證據分配規則規定于程序法中,則當事人不能選擇適用;如果規定于實體法中,則可以適用,而不必排除適用。不能因為涉及證據分配規則就認為屬于程序法問題,從而錯誤地認為應當一律選擇適用我國程序法的規定。
從整體上適用法律而言,定性問題、管轄權問題和法律適用問題則是每一個涉外案件都必須加以解決,并應在判決書中明確回答的問題。
下面分別敘述:
定性問題
當一個自然人、法人甚至國家或者國際組織向中國法院提起民商事訴訟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定性問題,也就是國際私法中所謂識別問題,亦即給案件確定一個案由。因此,首先根據定性將案件正確地歸類到合適的法律領域,從而尋找和適用正確的管轄權規則、沖突法規則和實體法規則。對于一個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定性,由于案件總是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域,而不同法域對同一事實的定性往往不同,用不同法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觀念進行定性的結果往往不一樣。
從司法實踐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的法院一般適用法院地法定性,我國法院亦是如此;但有些法律行為和事實可能同時符合兩種法律規范的條件,即存在所謂法規競合的情況,常見的有合同與侵權的競合。在這種情況下,原告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訴,也可以提起侵權之訴,一般情況下應該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即應根據當事人提起的訴因來識別,這也是大多數國家采取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起施行)規定,當事人只能用明示方式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當事人選擇或者變更選擇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的時間點為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進行交通事故鑒定
2021-03-02不安抗辯屬于私力救濟嗎
2021-01-29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08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10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申訴和再審不是一回事嗎
2021-02-12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