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共兩款,都是關于懲罰性損害賠償的規定。 其中第一款是關于欺詐行為的賠償。規定的具體內容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條規定實質上是關于經營者違約行為的懲罰性賠償。第二款是關于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的賠償,這一規定實質是人身損害賠償中的懲罰性賠償,屬于侵權行為的損害懲罰性賠償。規定的具體內容是:“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懲罰性賠償金的適用一般應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適用懲罰性賠償金的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經營者和消費者。消費者是請求權的權利主體,經營者是懲罰性賠償金的義務主體,其它人不能成為懲罰性賠償的主體。
第二,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關于欺詐行為,人們看法不一。目前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第三,懲罰性賠償以消費者有實際損失為要件。這里的問題是如何認定消費者的實際損失。筆者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要支付一定代價,如果支付一定價金所得到的商品或者服務是不真實的或者質量有瑕疵時,他本身就受到了損害,包括物質損失、精神損害以及其他無形的精神損害,可以要求懲罰性賠償金。
第四,必須由受欺詐的消費者提出雙倍賠償的要求。因為民事責任的承擔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如果消費者沒有提出該要求,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追究經營者雙倍賠償的責任。
有關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以及相關法定依據就是以上這些,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上述情況的處理,還應當結合實際的欺詐行為而定,如果對于相關情況不清楚的,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咨詢辦理,并按照規定的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處理。
法律上懲罰性賠償是什么
民法總則懲罰性賠償是什么?
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的范圍、例外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意見書的注意事項
2020-11-08如何解除反擔保
2021-01-11一般保證中保證期間有什么效力
2020-11-07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公式
2021-02-19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商品房住房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7監護制度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6閑置2年房產能抵押嗎
2020-11-21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