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人如果對受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害,就需要對受害人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其實就是說,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導致受害人的感情和心里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和痛苦,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的損害。那么,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有哪些呢,這是大家所需要了解的。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為您帶來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一、精神損害對象范圍
精神損害的對象不同于精神損害的客體。對象是損害事實指向的具體權利或法益,而客體是對象所能體現的精神利益。這等同于刑法中的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的關 系。有學者基于《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認為精神損害對象僅指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也即“四權說”。其他有“人格尊嚴說”、“全部人身 權說”、“侵害精神實體說”及“精神利益損害說”等。這些觀點有著共同的范圍即人格權。其原因在于當時“我國民事立法所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著重點并不 在于彌補受害人的精神、心理、感情損失,而是著眼于對公民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的保護”。世易時移,變法亦矣。隨著法律對人格權的保護日趨完備,精神損害對象范圍也由精神性人格權延伸到物質性人格權,從一般性人格利益擴展到身份權,甚至擴展到特定的財產權。
二、精神損害主體范圍
精神損害的主體指精神利益遭受侵害的受害人。自然人是精神損害主體毫無異議。爭議點在于法人和死者能否成為精神損害主體。
有學者認為“法人沒生命,也沒有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動。法人的名譽權、名稱權、榮譽權受到侵害時,不會發生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因此法人作為社會組織不宜成為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主體”。而有些學者則持肯定觀點,認為“精神 損害包括精神痛苦與精神利益喪失。法人的精神損害不包括精神痛苦,而僅指精神利益喪失。精神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否認法人有精神損害就等于否認法人的人格”。事實上,法人本質上不過是人格化的資本,其“人格不過是被用作區分或辨認團體有無民法上獨立財產地位的純法律技術工具。當我們為了經濟上的需 要把一個組織擬制為人,就如同父母由于某種喜好把女兒當作男孩撫養。但若為其娶妻生子則難免有點荒唐。法人是否有精神利益呢?精神利益就是客體對于主體在 精神上的滿足。它是意識范疇的概念,有且僅有擁有人腦的自然人特有。法人的名稱、名譽是其商譽的組成部分。而商譽可由評估機構評算其商業價值,顯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無直接財產內容的人身權,而是財產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也否認了法人或其他組織以 人格權遭受侵害請求的精神損害賠償。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始于出生,止與死亡。死者不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也就不再享有民事權利。而侵害死者的尸體、名譽或 隱私等,實質上是侵害死者近親屬的經濟或精神上的利益。因此,死者不能成為精神損害主體。
上文的內容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相信您在閱讀了上文過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精神損害賠償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您可以在律霸的法律知識欄目進行查詢。
精神損害賠償的分類有哪些?
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
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注意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能和離異女結婚嗎
2021-01-05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買賣合同未開具發票能否請求賠償
2021-03-16電子商務法如何監管電商平臺
2021-03-15農民工工傷賠償主體
2021-01-07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
2021-02-03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農村集體土地對外承包合同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0土地流轉糾紛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1-17舊城改造拆遷營業房,能賠償同面積的商鋪嗎
2020-11-13拆遷律師對提高補償有什么幫助
2020-11-09如何繼承拆遷安置房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