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人如果對受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害,就需要對受害人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其實就是說,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導致受害人的感情和心里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和痛苦,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的損害。那么,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有哪些呢,這是大家所需要了解的。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為您帶來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一、精神損害對象范圍
精神損害的對象不同于精神損害的客體。對象是損害事實指向的具體權利或法益,而客體是對象所能體現的精神利益。這等同于刑法中的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的關 系。有學者基于《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認為精神損害對象僅指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也即“四權說”。其他有“人格尊嚴說”、“全部人身 權說”、“侵害精神實體說”及“精神利益損害說”等。這些觀點有著共同的范圍即人格權。其原因在于當時“我國民事立法所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著重點并不 在于彌補受害人的精神、心理、感情損失,而是著眼于對公民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的保護”。世易時移,變法亦矣。隨著法律對人格權的保護日趨完備,精神損害對象范圍也由精神性人格權延伸到物質性人格權,從一般性人格利益擴展到身份權,甚至擴展到特定的財產權。
二、精神損害主體范圍
精神損害的主體指精神利益遭受侵害的受害人。自然人是精神損害主體毫無異議。爭議點在于法人和死者能否成為精神損害主體。
有學者認為“法人沒生命,也沒有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動。法人的名譽權、名稱權、榮譽權受到侵害時,不會發生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因此法人作為社會組織不宜成為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主體”。而有些學者則持肯定觀點,認為“精神 損害包括精神痛苦與精神利益喪失。法人的精神損害不包括精神痛苦,而僅指精神利益喪失。精神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否認法人有精神損害就等于否認法人的人格”。事實上,法人本質上不過是人格化的資本,其“人格不過是被用作區分或辨認團體有無民法上獨立財產地位的純法律技術工具。當我們為了經濟上的需 要把一個組織擬制為人,就如同父母由于某種喜好把女兒當作男孩撫養。但若為其娶妻生子則難免有點荒唐。法人是否有精神利益呢?精神利益就是客體對于主體在 精神上的滿足。它是意識范疇的概念,有且僅有擁有人腦的自然人特有。法人的名稱、名譽是其商譽的組成部分。而商譽可由評估機構評算其商業價值,顯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無直接財產內容的人身權,而是財產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也否認了法人或其他組織以 人格權遭受侵害請求的精神損害賠償。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始于出生,止與死亡。死者不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也就不再享有民事權利。而侵害死者的尸體、名譽或 隱私等,實質上是侵害死者近親屬的經濟或精神上的利益。因此,死者不能成為精神損害主體。
上文的內容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相信您在閱讀了上文過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對精神損害賠償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您可以在律霸的法律知識欄目進行查詢。
精神損害賠償的分類有哪些?
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
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注意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苗麗律師,法學碩士,畢業于山東大學,2009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曾就職于山東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威海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擔任法務。2014年獲得“威海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承辦的“于某涉嫌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被評為“2014年度政法系統優秀案例”。 苗麗律師現擔任威海婦女維權法律服務團秘書長、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婦聯婦兒維權專業指導員、環翠區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團成員。威海環翠電視臺多次邀請苗麗律師作為嘉賓在《環翠新聞》欄目中解答法律問題。
質押合同生效時間
2021-01-14試用期是否計入勞動合同期
2021-01-09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2020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5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夫妻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1-03-06退婚彩禮應該怎么處理
2020-11-23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保險公估人的職能
2020-11-26保險合同未約定自殘免責時,被保險人自殘應如何處理?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