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家庭暴力損害賠償財產損害精神損害
據調查,家庭暴力在中國廣泛存在,目前有33.9%的家庭存在著程度不等的家庭暴力,特別是在離異者中,強度較大的暴力事件比例則高達47.1%.[1]家庭暴力引起的后果是嚴重而且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因為發生在家庭中而得不到及時有效地制止和處理,很容易導致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離散,同時使加害人有恃無恐。它嚴重侵害了婦女兒童老人的基本人權,尤其是生命權、健康權、人格尊嚴。由于家庭暴力中大多數婦女受到的傷害是輕微傷害,達不到《刑法》定罪的最低標準,這使她們往往得不到法律保護。治安管理處罰采取拘留、罰款、警告等方式,對施暴者往往起不到震懾作用。所以筆者試從民事侵權角度探討家庭暴力損害賠償,以期對制裁和預防家庭暴力行為、保護社會主義婚姻家庭關系有所裨益。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范疇及其損害賠償的必要性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范疇
家庭暴力廣義上講,它指的是在具有血親或姻親關系的家庭成員之間,行為人以毆打、捆綁、強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給他人造成身體、精神、性等方面傷害的行為。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肉體上的傷害,如毆打、體罰、捆綁、行兇、殘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行為;也包括精神上的折磨,通常表現為以威脅、恐嚇、咒罵、譏諷、肆意凌辱人格等方法,造成對方精神上痛苦,心理上壓抑,神經極度緊張等。與肉體傷害相比,其對受害人身心的危害,有時絕不亞于前者。此外,家庭暴力還應包括性虐待和婚內強奸。性虐待是性變態中的施虐行為,即通過在對方身上造成肉體痛楚與精神屈辱來滿足自己的性欲。婚內強奸也應看作是一種家庭暴力。還包括不作為方式的家庭暴力,如言辭侮辱、患病不治療、居住上的歧視性待遇等。因此4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將對婦女的暴力定義為三方面:身體暴力、性暴力和心理暴力。[2]
相比而言,我國立法界定的家庭暴力的外延較為狹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家庭暴力的規定為:“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最高院的解釋回避了心理暴力等問題,對家庭暴力采用了狹義解釋,并將經常性、持續性地以不作為形式傷害家庭成員作為虐待,而非家庭暴力。最高院解釋中的“家庭暴力”概念范疇,更多地考慮了當事人及司法機關的取證困難,考慮了中國民眾觀念上的認知能力,考慮了更好的增強受害者和司法機關對家庭暴力的“敏感度”,之后做出的折中的界定,但從保護受害者的利益思考,筆者認為立法上應該將心理暴力和不作為形式的家庭暴力納入家庭暴力的范疇。家庭暴力依行為主體和對象不同可分為:夫妻暴力、父母子女間的暴力以及其他家庭成員間(如無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間兄弟姐妹間)的暴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單位不服勞動仲裁后向法院起訴,法院會受理嗎
2020-12-18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隱瞞病情,合同有效嗎
2020-12-15工資中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是多少
2021-01-02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土地轉讓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集體林權流轉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