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庇護所等待庇護
受害婦女入住后無后續救援等同收容
資金難以為繼難倒受害人和救助組織
引進“民事保護令”改變“法不入家門”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倩
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被嗜賭的丈夫剁殘了4根手指。無處藏身的她再次回到家中后,又被丈夫用磚刀毀容。
一位基諾族婦女遭遇酒后丈夫毆打逃出家門。同樣,深夜無處棲身的她再次回家后,又被丈夫毆打。她被迫反抗致丈夫死亡。
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表明,我國有8100萬家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為此,各地紛紛建立名稱各異的家暴庇護所。
然而,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5年來,這些家暴庇護所或無人入住,或被迫解散。
據記者調查,家暴庇護所遭遇“零入住”,原因在于,收容式的簡單庇護讓受害婦女更失“臉面”;其次,難以為繼的資金困擾著受害婦女和救援組織。
專業人士呼吁,引入“民事保護令”制度,將庇護所辦成心理、法律多項救援為一體的慈善機構,才是出路。
一張床位PK“家暴”高投訴
家暴庇護所遭遇“零入住”
今年2月下旬,記者來到重慶市建立的首個“家庭暴力庇護所”。它坐落于重慶北碚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一樓。
寬敞明亮的房間不到50平方米,一張床,上下鋪。干凈整潔的被褥,電視空調一應俱全,一次性毛巾整齊地擺放著。緊挨著“家庭暴力庇護所”的是心理咨詢所、婦聯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者能享受到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和短期住宿三位一體的免費幫助。
它設立的初衷,主要針對家庭暴力受害的常客——婦女、兒童;經常遭遇“強勢”妻子的欺凌、毆打,無家可歸的弱勢男人,也可以臨時躲避在這個“溫馨的港灣”里,直至問題解決。
然而,僅有一張床位的“家庭暴力庇護所”,從去年11月25日“國際反家暴日”建立至今,幾個月過去了,卻遭遇了令人尷尬的“零入住”。
無獨有偶,2002年10月17日大連市反家庭暴力避救中心正式掛牌。半年過去了,前來投訴的1600多位婦女無一人入住。大連市一位35歲的劉老師被丈夫打得兩眼青紫、眼角腫起了大包,到婦聯投訴。有人勸她在避救中心住幾天。她回答很堅決:“不去!我到賓館去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和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04環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受到網絡暴力應如何維權
2021-01-262013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04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一時疏忽將人撞死的,會被判死刑嗎
2021-02-25遺贈撫養協議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08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競業限制補償金比例是什么,競業限制補償金有什么規定
2021-02-20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