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裁決的執行
(一)仲裁裁決執行的意義
我國《仲裁法》規定,仲裁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仲裁裁決;仲裁調解書與仲裁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即應自覺予以履行。通常情況下,當事人協商一致將糾紛提交仲裁,都會自覺履行仲裁裁決。但實際上,由于種種原因,當事人不自動履行仲裁裁決的情況并不少見,在這種情況下,另一方當事人即可請求法院強制執行仲裁裁決。
執行仲裁裁決是法院對仲裁制度予以支持的最終和最重要的表現,它構成仲裁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執行仲裁裁決在仲裁制度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執行仲裁裁決是使當事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的有效保證。仲裁裁決的作出只是為權利人提供實現其權利的可能性,因為仲裁裁決被賦予法律上的強制力,可以迫使義務人履行自己的義務。但是,仲裁裁決只有真正得到執行后,權利人才能由此實現自己的權利。
其次,執行仲裁裁決是仲裁制度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終保證。在義務人不主動履行仲裁裁決時,如果法律不賦予仲裁裁決強制執行的效力,仲裁裁決書無疑只是一紙空文。只有規定執行程序,才能體現仲裁裁決的權威性,才能在保證實現當事人權利的同時,也保證仲裁制度的順利發展。
(二)執行仲裁裁決的條件
仲裁裁決的執行,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必須有當事人的申請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時,另一方當事人(權利人)須向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人民法院才可能啟動執行程序。是否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是當事人的權利,人民法院沒有主動采取執行措施對仲裁裁決予以執行的職權。
2.當事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仲裁當事人在提出執行申請時,應遵守法定期限,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超過了法定期限再提出申請執行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關于申請執行的期限,我國《仲裁法》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即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此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3.當事人必須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必須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如何確定人民法院的管轄權,根據《仲裁法》的規定,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人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即當事人應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人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三)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
1.申請執行
義務方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履行仲裁裁決時,權利方當事人在符合前述條件的情況下,有權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當事人申請執行時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在申請書中應說明對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以及申請執行的事項和理由,并向法院提交作為執行依據的生效的仲裁裁決書或仲裁調解書。
2.執行
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后,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執行程序予以執行。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
(1)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后,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責令其在指定的期間履行仲裁裁決所確定的義務,如果被執行人逾期再不履行義務的,則采取強制措施予以執行。
(2)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仲裁裁決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凍結、劃撥被執行人的存款;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有權強制被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有權強制被執行人交付指定的財物或票證;有權強制被執行人履行指定的行為。
(3)被執行人未按仲裁裁決書或調解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未按規定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人民法院采取有關強制措施后,被執行人仍不能償還債務,應當繼續履行義務。即申請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予以執行。當被申請人因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時,申請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宣告被執行人破產還債。
(4)在執行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如果達成和解協議,被執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恢復執行程序。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并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擔保人的財產。
二、仲裁裁決的不予執行
(一)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的理由
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的執行申請后,應當及時按照仲裁裁決予以執行。但是,如果被申請執行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法定不應執行的情形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不予執行該仲裁裁決;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后,裁定不予執行。根據《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于國內仲裁而言,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情形包括:
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2.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4.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5.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仲裁裁決,確認有以上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不予執行的裁定,并將此我定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不能申請人民法院再審。就該糾紛雙方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并依據該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的區別
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都是人民法院對仲裁行使司法監督權的體現,都是在符合法律規定的特定情形下對仲裁裁決的否定。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其具體體現在:
1.提出請求的當事人不同
有權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當事人可以是仲裁案件中的任何一方當事人,不論其是仲裁裁決確定的權利人還是義務人;而有權提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只能是被申請執行仲裁裁決的一方當事人。
2.提出請求的期限不同
當事人請求撤銷仲裁裁決的,應當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出;而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則是在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之后,法院對是否執行仲裁裁決作出裁定之前。
3.管轄法院不同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而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只能向申請執行人所提出執行申請的法院提出。
4.法定理由不同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理由的第(4)項和第(5)項分別是: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而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理由的第(4)項和第(5)項分別是: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而且,人民法院還可以以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為由撤銷仲裁裁決。法定理由的不同表明,人民法院在審查撤銷仲裁裁決時,側重對于仲裁裁決的事實認定進行審查;而在審查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時,既審查仲裁裁決所認定的事實,又審查仲裁裁決所適用的法律。
5.法律程序不同
在撤銷仲裁裁決的程序中,法院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應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而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中,法院不可要求仲裁庭重新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游戲賬號被盜多少立案
2021-03-12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2020-11-27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抵押
2021-03-17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破產債券移送管轄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26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怎么計算
2020-12-08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