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及認定規則
在《婚姻法》第32條第3款規定的離婚法定理由中對此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在該法第46條中規定了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離婚過錯情形下,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關于家庭暴力的概念,在聯合國家庭暴力問題專家委員會對其界定是:家庭內的暴力表現為人身虐待,往往一再重復發生,并與精神折磨、忽視基本需要和性騷擾等行為有關,暴力一般發生在有扶養關系的最親近的家屬單位內,使受害者遭到嚴重的傷害;國內學者認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內出現的家庭成員間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暴力行為,包括身體傷害、精神摧殘和性暴力;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將家庭暴力的概念界定為: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
對家庭暴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理解:
1、家庭暴力行為的主體范圍。對家庭暴力的認定并不單指夫妻之間的暴力,還包括對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員實施的暴力。家庭成員一般應理解為具有親屬身份關系并且在一起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員。
2、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為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這里的其他手段主要是針對家庭暴力行為的復雜多樣性而言的,不僅包括單純的身體上的毆打,還包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妨害和困擾,以及糾纏不休,打騷擾電話和恐嚇。
3、家庭暴力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實施的家庭暴力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傷害后果,達到一定程度的,才可認定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與虐待是兩種不同的行為,從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虐待的性質和危害程度要比一般的家庭暴力更為嚴重,家庭暴力通常具有偶發性和間斷性,而虐待則是一種后果較為嚴重且具有長期性、持久性的暴力行為,故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
家庭暴力的認定問題是目前審判實踐中的一個難點,據有關統計,各地人民法院所審理的婚姻家庭案件中,當事人主張存在家庭暴力的,只有不到30%的當事人能提供包括傷照、病歷、報警記錄、子女證言、施暴人保證書等相關證據。由于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其他人很難知曉,舉證比較困難,關鍵是要證明施暴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家庭暴力問題能否認定與施暴者是否承認沒有必然的聯系。發生家庭暴力行為后,并非施暴者矢口否認人民法院就無法認定,只要其他相關證據可以形成證據鏈條,同樣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證據的有關規定對違法事實予以認定。
對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所規定的“造成一定的傷害后果”,不能機械地理解為一次性的傷害后果。傷害后果既有受害人身體上顯而易見的傷痕等,也包括長期遭受精神折磨所造成的心理健康損害。有學者認為,現實生活中,更普遍、更廣泛的是那些每次都看似沒有嚴重后果,卻對受害人傷害一點也不輕的家庭暴力。是否構成家庭暴力,應當以加害一方的暴力行為是否已成為一種行為模式為認定標準。受害人稍有不從,就會挨打或者受到恐嚇,使其產生恐懼,害怕再次遭到暴力而被迫服從。這樣的行為就已經構成家庭暴力,這也是國際社會關于家庭暴力的普遍理念。
我國《婚姻法》對家庭暴力問題規定的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具體執行起來效果并不理想,加之社會救濟途徑的缺失及傳統觀念上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糾紛,是“私事”,因此對家庭暴力問題并不重視,使得許多受害人生活在痛苦和恐懼之中,因家庭暴力引發的受害人以暴制暴的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民事起訴狀(樣本)
2020-12-08醫療美容糾紛法院判決實例
2021-01-26工會組織工傷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1-01-04肖像權授權是否有期限限制
2021-02-23涉黑能取保候審嗎
2020-12-03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怎么辦
2021-01-23和外國人結婚國內能查到嗎
2021-01-12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人民法院是否要執行仲裁裁決
2021-01-13怎樣認定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0-11-13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保險公司開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5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