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實務中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把握:
1、分清合同性質、類別
適用違約精神損害的合同類型主要是消費合同、服務合同,合同主要涉及人身,因違約導致相對人人身權遭受重大損害,因人身所受傷害帶來心靈上的創傷或精神上的痛苦,具體總結如下:
①人身權利受損產生的精神利益損害,如旅客運送合同、雇傭合同違約造成身體和生活上的不便和不適,如醫療服務合同,違約導致人身生命與健康的喪失
;②目的性合同,如旅游合同、裝飾裝修合同等目的是提供安寧快樂和期待的精神利益,違約會造成受害人失去滿足的痛苦;、如丟失骨灰、丟失僅有的遺照等合同目的為了寄托某種情感或哀愁,違約使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殊物品永久滅失;如整容、醫療合同目的為了解除痛苦或麻煩,違約則使相對人繼續遭受相同或更大痛苦;
③為婚慶、葬禮提供特殊意義活動的服務合同。
2、把握損害的嚴重程度
精神利益是無形的,因而,準確界定“嚴重”程度,做到精細量化,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嚴重”程度不明確、不確定,實務中就難以操作,同時法官的考量范圍、學識、經驗等差異存在,更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司法實務處理中,我們可以以侵權造成精神損害需要賠償的標準為參考,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大多數人的通常感受以及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及習俗加以判斷,并結合個案的實際情況,依靠自己的職業素養、學識水平、工作經驗、受害人的本身反應和外部表現,最終綜合做出裁判。
3、恰當界定賠償數額
人的精神不能折合成物和金錢,精神損害賠償也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但精神損害賠償應具有補償性和撫慰性。在確定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數額時,要對影響精神損害的不同因素予以區別考慮,注重從實際出發。筆者認為,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應考慮對受害人是否能夠起到精神撫慰的作用;另一方面考慮對違約方在合理的基礎上是否起到了制裁作用。賠償的數額主要考慮從賠償目的、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當地社會經濟水平、違約方過錯程度、受損害方有無過錯、合同價值、違約的收益、違約情節及違約人的經濟能力等等方面予以確定。賠償數額要確實、可行,同時也要有所限制,即要保護受害人利益也不要損害致害人的合法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哪些
2020-12-10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欠下巨額債務怎么跑路是法律允許的
2020-12-30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1-09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2-12擔保法施行前約定保證期限至主債務全部清償后終止的債權人如何向
2021-02-22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保險合同違約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繳費期對保單利益有影響嗎
2021-02-18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2-17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土地出讓金按照什么標準收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