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著手與未著手界限是什么?
犯罪著手與未著手界限是是否已經存在著《刑法》當中所規定的某一行為,所謂著手”,是指犯罪分子開始實行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從犯罪發展的過程看,著手不是犯罪預備行為的結束,而是犯罪實行行為的開始。例如,小偷伸手掏乘客的錢包,伸手”就是實行秘密竊取的開始;舉刀殺人或掏槍殺人,舉刀”、掏槍”就是實行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行為的開始。這開始的一瞬間,就是著手。它標志著盜竊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已由犯罪準備階段開始進入犯罪的實行階段。而在著手”以前,小偷尾隨事主,是盜竊罪的預備;殺人犯買刀、麼刀、攜刀,或者借槍,攜槍尋找被害人,是故意殺人罪的預備。
可見,犯罪分子是否著手”,是區別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根本標志。
著手是實行行為的開始,所以著手的性質與實行行為的性質是同一的。關于犯罪實行行為的性質,在我國刑法學理論上有不同看法。通說認為,實行行為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行為人實施了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就是實行行為,否則是預備行為。
二、犯罪未遂包括哪些情形
犯罪未遂包括兩種類型:
1、實行終了的未遂和未實行終了的未遂。實行終了的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將犯罪的實行行為實施完畢,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沒有得逞。未實行終了的未遂,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行為的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客觀因素的介入,導致行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為實行終了,以致犯罪沒有得逞。
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根據犯罪時的主客觀情況,犯罪行為本來有可能得逞,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因素的介入使犯罪沒有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由于行為人主觀認識上的原因或行為手段或行為對象等原因,犯罪不具備得逞的客觀可能性。
區分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最主要的就是看究竟是否因為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原因導致犯罪未得逞。若是構成犯罪未遂的話,按照《刑法》中的規定,此時可以對未遂犯比照既遂犯的量刑處罰,對其從輕處罰或者減輕處罰。所以,最終對未遂犯要怎么處罰,還是要結合具體的情節,看以什么罪論處。
我們國家的犯罪行為需要根據是否著手實施犯罪,來判斷其犯罪的形態以及最終的處罰。比如說有一些行為是已經著手實施了盜竊等犯罪行為,將會構成相關的財產類型犯罪。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怎么才能認定聚眾斗毆罪犯罪未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十年的訴訟時效有變動可能嗎
2020-12-02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021-02-18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是多少
2020-11-19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夫妻協議離婚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30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簽定入職擔保書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11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保險合同無效有什么原因和后果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