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購銷合同違約金的賠償案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4 · 316人看過

購銷合同違約金的賠償案例

原告與被告于1998年11月9日簽訂了一份購銷聚丙乙烯合同,雙方約定:被告供給原告聚丙乙烯20噸,貨到后付款,每噸2000元。合同還規定:為節省被告費用,由對被告供貨的第三人(即某化工廠)直接將貨于1999年2月底以前送到原告處。在該合同簽訂以后,被告又與某化工廠簽訂了一份合同,合同規定:由某化工廠將20噸聚丙乙烯于1999年2月底以前送至原告處,貨到并經驗收后,由被告向某化工廠按每噸1800元支付貨款。某化工廠在合同訂立以后,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嚴重影響生產。至1999年2月底,仍不能向原告及其他客戶供貨。原告遂于1999年4月以被告及第三人違約為由,在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及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

【法院判決

結果:法院判決違約方承擔賠償責任

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依法開庭審理,經法庭調查,第三人某化工廠確實無力向原告交貨。法院于1999年5月作出判決,判定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合同解除,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同時解除,原告因被告與第三人違約而蒙受的經濟損失1萬元,由被告賠償3000元,第三人某化工廠賠償7000元。

法律解讀】

律師說法:如何確定違約責任

要確定本案中第三人即某化工廠是否應當對原告承擔責任,應當首先確認第三人是否對原告負有交貨義務。如果存在著此種義務,則違反義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如果不負有這種義務,則不應對原告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合同的義務和責任應當由當事人承擔,除法律和合同另有規定以外,第三人不對合同當事人承擔合同上的義務和責任。換言之,與合同無關的人毋須就合同負責;這一規則要求在確定合同責任時必須首先明確合同關系的主體和內容,區分不同的合同關系及在這些關系中的主體,從而正確認定責任。當然,合同相對性規則并不是絕對地排斥第三人的責任。不過,要認定第三人是否應當承擔合同責任,首先應確定第三人是否應當和實際承擔合同規定的義務。只有在第三人承擔義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生第三人違反合同義務及責任的問題。

從本案來看,實際上存在著兩個合同關系:一是原告與被告之間訂立的購銷聚丙乙烯的關系,在該合同中,規定了第三人即某化工廠應有義務向原告交貨;二是被告與第三人之間訂立的聚丙乙烯購銷合同,在該合同中也規定第三人應有義務向原告交貨。兩份合同的內容大體上是相同的。被告希望通過這兩份合同的訂立及履行,獲得差額利潤。合同最后沒有得到履行,被告也未獲得預期利潤。問題在于由于第三人的原因而使合同沒有履行,第三人是否有義務向原告承擔責任,為此,就需要分析在上述兩份合同中均規定的第三人向原告交貨的義務在法律上是否有效,這是確定第三人是否應對原告負責的前提。

(一)在原被告之間訂立的合同中所規定的由第三人履行的義務。

在本案中,原告與被告之間訂立購銷合同,其中規定了由第三人向原告履行的義務,這一規定,實際上是合同當事人為第三人設定義務。從民法上看,該規定如未經第三人同意,應視為無效。因為義務實際上是一種負擔,單純承擔義務將會給義務人帶來不利益或損失,因此,為防止合同當事人通過訂約而損害第三人利益,法律嚴格禁止合同當事人在未取得他人同意情況下隨意為他人設定義務。而要使第三人承擔合同義務,就必須取得第三人明確的同意,否則,這種為第三人設置合同義務的條款是無效的。而在本案中,第三人雖未明確向原、被告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但是,在其與被告之間訂立的合同之中,第三人同意;于1999年2底以前向原告交貨,據此可以認為其事后已經作出了同意承擔前述義務的意思表示。所以,第一份合同中為第三人設定義務的條款是有效的。

(二)關于被告與第三人之間訂立的合同所規定的由第三人向原告供貨的條款性質。

在被告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之中,明確規定由第三人將20噸聚丙乙烯于1999年2月底以前送到原告處。該條款已表明第三人已經對第一份合同中為其設定的義務表示同意接受。因此,即使不存在第一份合同,單純從該條款的性質看,這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該合同實際上是一個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

所謂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經過訂約而為第三人設定權利,當事人雙方約定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義務,第三人由此取得直接請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在本案中,被告與某化工廠之間訂立合同,它們是該合同的當事人,它們在合同中規定由某化工廠向第三人(即本案原告)送貨,這實際上是使該合同中的第三人享有了請求出賣人(即某化工廠)交貨的權利。第三人雖然不是訂約主體,也無須通過其代理人參與訂約,一旦該合同成立,則第三人只要沒有明確表示拒絕合同當事人為其設定的權利,則該合同條款將對第三人發生效力。因為為第三人設定權利一般來說對第三人都是有利的,所以該合同的訂立事先無須通知或征得第三人的同意,該第三人如不拒絕合同為其設定的權利就可以享有債權

從本案看,被告與某化工廠訂立合同為原告設定權利以后,原告并未作出拒絕該條款的表示。相反,從原告與被告之間事前訂立的合同內容來看,原告是完全同意接受該權利的。據此可以認為,該條款是有效的,某化工廠根據合同條款,有義務向原告交貨。如未履行該義務,原告作為利益第三人,有權獨立請求其履行義務和承擔違約責任。而某化工廠在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應向原告承擔違約責任。

(三)被告是否應當向原告承擔責任。

被告先后與原告、某化工廠訂立了兩份合同,最后這兩份合同都沒有得到履行,那么,被告是否應當向原告承擔責任呢?我們以為,確定被告是否應當承擔責任,關鍵要確定在本案中被告對原告所具有的債務,是否已經完全移轉給第三人(即某化工廠)。如果債務已經完全移轉,那么,第三人就已經取代了被告的地位,被告將退出其與原告之間的合同關系,自然不應對原告再承擔責任。

從本案來看,盡管原、被告之間的合同中規定由某化工廠直接將貨于1999年2月底以前送到原告處,但不能據此認為被告對原告的債務已發生了移轉。因為,第一,該規定只是為第三人設定債務而非移轉債務,即使第三人在訂合同的當時明確表示接受該條款,也只是表明第三人愿意代替被告履行交貨義務,而絕不意味著轉讓和受讓債務。某化工廠自愿向原告供貨,也不是作為債務人在履行義務,而只是輔助債務人履行債務。第二,被告從未表示過要退出債務關系,相反,它一直承擔著作為債務人的義務。例如:在它與某化工廠訂立的合同中,明確規定,在某化工廠將貨送到原告處,貨到并經驗收后,由被告向第三人付款。可見被告認為某化工廠是代自己向原告履行義務,而并未取代被告在合同中的地位,第三人在向原告交貨以后,由原告根據第一份合同向被告付款,而被告根據第二份合同向第三人付款,兩個合同關系區分得十分清楚,并未發生債務轉讓問題。根據第一份合同,由于第三人的原因,被告沒有履行其作為債務人的義務,被告當然應向原告負責。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既然根據兩份合同,某化工廠都負有向原告交貨的義務,那么原告有權直接請求第三人(某化工廠)履行義務并承擔違約損失;而根據第一份合同,被告亦應當向原告承擔違約責任。在第三人及被告都應向原告負責的情況下,應當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確定它們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范圍。對原告來說,不能因為被告及第三人都應當負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隆子县| 昭苏县| 正定县| 贺兰县| 香格里拉县| 白山市| 新宾| 弥渡县| 建平县| 翁牛特旗| 老河口市| 视频| 陈巴尔虎旗| 灵丘县| 甘肃省| 三门峡市| 邯郸县| 冷水江市| 浦江县| 曲周县| 泰和县| 宜宾市| 兴隆县| 新安县| 绥江县| 无锡市| 祁东县| 始兴县| 大城县| 宁陵县| 安岳县| 宣城市| 宿州市| 桂平市| 兴国县| 涪陵区| 会理县| 双桥区| 靖安县|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