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司法理論和實踐中,認為根據合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違約金的性質應當以補償性為主,以懲罰性為輔。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基礎上《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對違約金的調整做出了詳盡而更具有操作性的規定。現筆者根據自己的辦案經驗簡要解讀如下: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通過反訴或者抗辯的方式,請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調整違約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本條是關于提請違約金調整方式的規定。這兩種方式無論是違約方還是非違約方都可以運用。如非違約方作為原告訴至法院,違約方可以作為被告提起反訴或抗辯的方式請求減少違約金。如違約方首先提起訴訟,非違約方作為被告可以反訴或抗辯的方式要求增加違約金。因此,本條并不是僅僅針對違約方提請減少違約金而規定的方式。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后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后,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本條是關于增加違約金限額的規定。合同賠償責任是以填補被違約方所遭受的實際損失為原則。實際損失是指非違約方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其已經遭受的損失,將來要遭受的損失即預期利益損失不包括在內。這里講的實際損失與直接損失并非同一概念。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但直接損失有時范圍等于或小于實際損失。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
本條第1款是關于違約金調整具體規則和基本原則的規定。具體規則:(1)以實際損失為基礎;(2)兼顧合同履行情況;(3)當事人的過錯;(4)合同履行的預期效益。基本原則: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這是調整違約金所應遵循的,也是衡量違約金調整是否正確最終最高的判斷標準。如果違約金調整后違背了該兩條原則,其裁判結果都是錯誤的。畢竟具體規則必須要在基本原則的指導下適用。
本條第2款是關于違約金是否過高的判斷標準。此規定也屬于具體規則的范疇,也應在基本原則的指導下適用。在適用時不能拘泥、僵化,以為凡是超過損失30%的,都認為是過分高于所造成的損失。這點從本款用語“一般可以認定”可以看出司法解釋制定者的用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0-12-13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交付贍養費的權利嗎?
2020-11-18法院強制執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08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車輛修理費過高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2-01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什么是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2021-02-01對征收拆遷補償不服,信訪可以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