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是否具有侵權責任能力
“自然人的侵權責任能力,即自然人對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王*明主編:《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頁]那么未成年人是否具有侵權責能力呢?英美法系國家通常都肯定未成年人具有侵權責任能力,認為未成年人在侵權責任能力上不具有特殊性,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均應對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而大陸法系國家大多都否定未成年人具有侵權責任能力,認為未成年人在侵權責任能力上具有特殊性,不具有辨識能力的未成年人對自己的侵權行為不承擔責任,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2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故我國法律否定了未成年人具有侵權責任能力,即未成年人無需為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但同時又規定了有財產的未成年人要承擔賠償責任,這實在讓人費解。既然未成年人不承擔侵權責任,那為何需要用自己的財產進行賠償?這難道不是承擔責任的一種形式嗎?既然有賠償的義務,那又怎么能說未成年人不承擔侵權責任呢?該條文不僅自相矛盾,還造成我國未成年人侵權以是否擁有財產來確定責任承擔與否的誤解。同時,根據規定還會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如一個有財產的7歲小孩要為自己的侵權行為進行賠償,而一個15歲的少年僅因為沒有財產而不需承擔任何侵權責任,因此,承認未成年人的侵權責任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筆者認為,未成年人是否具有侵權責任能力這一問題不能一刀切,侵權責任能力應當與年齡、認知能力相結合進行判斷。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在我國12周歲的未成年人按照義務教育的要求來說,一般都到了上小學六年級的階段,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和判斷能力,心智也基本成熟。因此,建議以12周歲為界限,12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具有侵權責任能力,不對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12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但如果有證據證明其不具有相應的認知能力的除外。很明顯,這也是一種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認定標準,需要法官在個案中發揮其自由裁量權,這就對法官的法律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否為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
無論從道德上來說還是從法律上來說,父母都對其未成
年子女具有監管義務。基于此,很多國家在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的承擔上都將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作為責任承擔主體或是賠償主體,一方面能更好的保障當事人權益的實現,彌補未成年人財產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督促監護人更好的對被監護人進行教育和監管,提升監護人的責任感。就目前來說,我國未成年人侵權的責任主體是其監護人,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2條規定可知,監護人無論過錯與否都要承擔侵權責任,但盡到監管義務的可以減輕責任。學界通說認為這是一種嚴格的無過錯責任。
筆者認為,不加以區分的建立監護人承擔責任的制度并非一個合理的選擇。第一,對監護人來說不公平。雖說撫養、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但孩子的成長、性格的養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造成未成年人侵權的誘因也是來自多方面的,父母的監管不力可能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同時,孩子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活動,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孩子身邊,對于什么是盡到監護責任應當進一步進行解釋,并非籠統的進行規定,導致實踐中難以具體操作。第二、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一味的要求監護人承擔責任,可能會造成監護人為了避免被監護人實施侵權行為,限制未成年人外出活動等現象,這不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也與立法的初衷相違背。同時,并非所有的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都是其父母,那么在父母缺位或是缺乏監護能力的情況下,其他人可能不愿意承擔風險從而拒絕充當監護人的角色,這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保護和健康成長。筆者認為,監護人在未成年人侵權責任承擔上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較為合理,讓監護人自己舉證證明其盡到監管義務,這種既不過分嚴格又不過分寬松的形式,更具有合理性。
三、未成年人與監護人責任承擔的關系
對于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監護人因與未成年人存在血緣等特殊關系,在一定情況下需要承擔侵權責任,這是大多數國家都普遍認可的立法,但對于“一定情況”的認識與理解存在不同。筆者認為,在本文上述關于侵權責任能力的認定成立的前提下,未成年人與監護人責任承擔與分配關系可能會存在以下幾種情形:
1、不具備侵權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侵權。筆者認為,未成年人不滿12周歲或者未成年人年滿12周歲但能證明其因發育遲緩等特殊原因不具有辨識能力、心智不成熟的,對于這類未成年人應當視為不具有侵權責任能力之人,這類未成年人的侵權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責任。因未成年人不承擔侵權責任,故即便未成年人有財產,也不承擔賠償責任。
2、具備侵權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侵權。筆者認為,未成年人年滿12周歲,且具有辨識能力。該類未成年人應當視為具有侵權責任能力之人,應當對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監護人如果能證明其盡到監管義務的,不承擔責任,不能證明其盡到監管義務的,應當與未成年人一起對被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這一問題為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通常來說,未成年人侵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但無論怎樣,監護人都是有一定責任的。如果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租賃合同存續期間承租人死亡怎么辦
2021-02-03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如何在合同中設置有效的仲裁條款
2021-03-21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保險合同到期按什么條款退款
2021-02-10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5房屋被劃入拆遷紅線內,多久會被拆除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