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合同的本質內容
旅游合同是指旅游業者提供旅游服務,旅游者支付旅游費用的合同。旅游合同從表面來看,是合同的一種,但旅游合同與其他合同有明顯的區別。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旅游者簽訂合同并非以獲得財產上的利益為交易目標,而是以獲得精神上享受、實現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為最終目的。也就是說,旅游合同不僅僅是一種消費合同,也不僅僅是金錢與物質交換的消費活動。因為旅游是一種精神產品的消費活動,以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為目的,旅游的基本出發點、整個過程和最終效應都是以獲得精神享受為指向,這種精神生活是通過美感享受而獲得的。因此旅游是一種審美活動,一種綜合性的審美活動。[1]這一切決定了旅游合同是一種以獲得精神利益和滿意為目的的特殊合同,其消費的是一種精神產品,合同的不完全履行或不履行勢必會造成旅游者精神上的痛苦,帶來某種程度的精神損害。若旅游者想通過旅游帶來愉悅的目的沒有實現,這實質上就導致其訂約的目的沒有實現。因此,為更好地維護旅游者的利益,我們應試圖把違約所帶來的精神損害納入到旅游合同違約責任中來,從而為建立我國合同法領域的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做出努力。在旅游合同糾紛中,適用法律應分而待之,不能簡單套用審理一般民事合同糾紛的思想和方法,而應注意研究旅游合同的特殊問題和規律。筆者認為,只要確有精神損害發生,且不論是由侵權造成的,還是由違約造成的,都應得到補償,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保護受害者利益。否認違約產生精神損害,拒絕賠償將導致對受害者痛苦明顯的法律冷漠與社會冷漠;在一個經濟社會里,金錢具有很高的價值判斷標準,被廣泛用來衡量和確定有形和無形財產的價值,如果一個社會承諾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則必須對精神損害給予賠償。雖然金錢不能完全彌補受害人的精神利益,但可以使受害人在其他方面得到精神享受,還可以恢復受害人自身的價值感。
二、旅游合同違約適用精神損害賠償之合理性分析
根據上述旅游合同的本質內容及民法相關原理,筆者主張在旅游合同中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理由如下:
1、從民法基本原理上講,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間并非涇渭分明,兩者沒有機械的嚴格的劃分,而是呈現出一種相互滲透、相互交織、相互補充的狀態。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時所應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兩種民事法律責任的區別主要是來自違約行為與侵權行為的區別:違約行為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債務的行為,侵犯的是合同債權這一相對權;侵權行為是行為人違反法定對任何第三人的不作為義務的行為,侵犯的是人格權、所有權等絕對權。但是,上述區別并不是絕對的,由于民事生活的復雜性,有些行為既構成違約,又構成侵權,從而形成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在實踐中,原本各自獨立的各種民事責任制度的聯系日益密切,彼此滲透交叉,促進了統一民事責任制度的形成,呆板地堅持傳統的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嚴格區分的理論框架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情況。違約責任已不再是損害相對人利益的唯一方式,加害型違約使得違約責任擴展到侵權責任領域;侵權責任同樣不是侵害絕對權的唯一責任方式,某些侵害債權的行為已經被作為侵權行為對待[2]。我國《民法通則》在大陸法系民事立法中首創統一的民事責任制度正是基于不同民事責任在現代的相互滲透和交融,而且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也已經明文規定了違約中非財產損害賠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頑固地堅持侵權行為法與合同法各有其互不相關的調整領域,堅持合同法只調整合同當事人的財產關系而不涉及其非財產利益,這就人為地把民事法律制度割裂開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撫恤金配偶能獨占嗎
2021-02-10期待利益的構成要件
2021-01-02如何分辨交通違法短信的真假
2021-02-21公司股權轉讓怎么交稅
2020-12-14離婚后坐牢前妻孩子可以探望嗎
2021-03-24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