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磋商應該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嗎
甲公司與乙公司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甲公司聽說乙公司想與某公司聯手開發新的項目,為了阻止乙公司的行為,甲公司委托B公司與乙公司進行惡意磋商,開發更先進的項目,并且提供了更優惠的待遇,使得乙公司與某公司斷絕了來往,甲公司趁機與某公司聯手進行了新的項目合作。當甲公司與某公司合作以后,B公司以條件不成熟為由表示暫時不進行合作開發,為此,乙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此雙方發生了爭議,乙公司要求B公司賠償損失。
分析:乙公司是否應當得到賠償呢?本案涉及的是《合同法》上規定的締約上損失責任。締約上損失責任也稱締約損失責任,是指締約人故意或者過失的違反先合同義務時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先合同義務”是自締約人雙方為簽定合同而相互接觸磋商并開始逐漸產生的注意義務,包括相互協助、相互照顧、相互保護、相互通知、誠實信用等義務。先合同義務是建立在民法誠實信用原則基礎上的一種法律義務,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化和操作性的反映,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制度上的最直接的體現之一。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可能會由于當事人一方的不謹慎或者惡意而使得將要締結的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從而給當事人帶來損失;也可能會由于一方當事人的過失而直接導致對方當事人的損失。在這些情況下都會發生一些損失,這些損失不然要有人來承擔。在什么情況下來承擔呢?
《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在締約過失構成上,一般需要以下幾個構成要件:先合同義務的違反;締約過程中過失的存在;損失存在;有因果關系。關于損失,一般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其中直接損失有:(1)締約費用,包括郵電費用、赴訂約地或者考察標的物的合理支出費用;(2)準備履行所支出的費用,包括:為運輸標的物或受領對方所支付的合理費用;(3)受害人支出的上述費用所失去的利息。間接損失可以表現為喪失與第三人另訂立合同的機會所產生的損失。對與直接損失一般好計算,也是有法律根據的,一般是可以得到法院支持的。對于間接損失實踐中不好計算,同時法律規定的也不明確,一般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就本案而言,B公司假借訂立合同進行磋商的行為明顯是惡意的,已經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對乙公司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依據《合同法》42條之規定應承擔賠償責任。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擔了全部贍養費后能否追償
2021-02-09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起訴狀
2020-11-15公司注銷后,股東對原公司債務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03國家對未成年工勞動保護有哪些
2020-12-03向農民工支付工資要提供工資單嗎
2021-01-22騙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0-12-07網上傳播隱私信息如何處理
2021-03-11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怎么定性
2020-11-16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質押關系還是保管關系是怎樣的
2021-01-15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