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我國法律將精神損害賠償明確規定在侵權領域,但對違約責任中是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卻沒有規定,現實中,某些情形下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非財產損失遠遠大于財產上的損失,因此違約精神損害賠償也應同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一樣得到支持。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可以通過文意解釋的途徑找到現實的法律適用依據,是判決更加公正。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也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位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奔次覈芍幻鞔_規定在侵權領域可以在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在合同法領域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受損害方需選擇侵權責任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也出現一方當事人只違約沒有侵權,卻也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極大的精神損害的情形。盡管,我國法律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但是,通過條文文意解釋,可以看出是支持合同損失的精神賠償的。令人可貴的是,在司法實務中我國的法官已經作了有益的嘗試,對這類案件一般能進行理性權衡,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針對個件特性裁判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對于違約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可以通過法律條文的字面解釋來處理。我國《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笨梢岳斫鉃楫斒氯艘环讲宦男泻贤x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造成精神損害的,對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賠償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
《民法通則》第112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焙贤ǖ?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對這里的“損失”,完全可以認為包括精神損失。精神損害是受害人蒙受的損失,只不過他所失去的不是直接可以價格衡量的財產損失,而是精神利益的失去,以一定的金錢賠償來撫慰受害人并無不可,完全符合損害合法權益應予填補的民法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贈與合同與贈與行為有什么區別
2021-02-05行政案件的追究時效
2020-11-11房屋定金糾紛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2021-01-30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1立案后才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1-19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購買定期壽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05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