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違約金和法定違約金不一致時怎么辦】
約定的違約金和法定的違約金不一致時,法院或仲裁機構會進行調整。
法院或仲裁機構調整違約金的條件
1、國家對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進行干預,法院或仲裁機構有權進行調整,但是調整的前提必須基于當事人的請求,若沒有當事人的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就不得調整,這正是合同自治原則的充分體現,法律不得干涉。
2、有違約行為。我國合同法以無過錯責任作為原則,只要證明違約的行為存在,不需要違約方是否有過錯。但也充分體現了過錯責任原則,一類是根據過錯程度來確定違約責任,如贈與合同第189條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承擔賠償責任。第191條第2款規定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等,造成受贈人損失的;第374條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第406條無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等;另一類根據過錯確定違約責任,如第303條運輸合同規定旅客自帶的物品毀失,承運人有過錯的;第320條、374條、394條等;
3、必須是違約金的數額過高或低于實際損失。當約定的違約金低于損失時,不論低于的數額是多少,只要低于當事人就可以要求增加;當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時,只有過分高于才可以要求適當減少,一般高于不得要求減少。
法院或仲裁機構調整違約金的幅度。
當約定的違約金低于損失時,以損失為限調整到損失,哪怕比損失低于一份錢,從理論上說當事人完全可以要求增加,法院或仲裁機構應當調整一份錢等同于損失,從而充分體現了補償性違約金。
當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時,可以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適當減少,什么情況才算過分高于?如何適當?調整到何種程度?怎么調整?雖然最高院2009年5月13日實施的合同法解釋二解決了這一問題,可司法實踐中也五花八門,尺度不一,當事人心中沒有底,法官有時也無所適從,經廣泛搜集相關判例和專家學者的理論,目前在違約金的調整歸納起來主要有11種。1、調整至于實際損失相等;2、參照民間借貸理論,不得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調整;3、以不超過合同未履行部分的價金總額為限調整;4、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為標準或以該標準的四倍為基礎調整;5、不超過損失的一倍進行調整;6;不超過承包合同、租賃合同兩年的承包金或租金;7;按未履行合同金額的每日5%0的標準調整;8、按未履行部分金額的日千分之一的標準調整;9、根據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10、擔保法中定金的規定,以不超過合同標的額的20%為標準調整;11、以借款合同約定的貸款利率加收30-50%的標準進行調整。
對于合同法114條規定的違約金調整幅度和方法,是一個常談常新又常議的不老話題,自1999年10月1日合同法生效后,一直是司法裁判的焦點問題,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探討和爭論。隨著最高院合同法解釋二2009年5月13日的實施,這一問題方才有了定論。即避免了有些人惡意利用違約金攫取不當利益,又給司法務實一個具體可操作的依據。合同法解釋二明確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損失時,要求增加后的違約金數額不得超過損失;要求增加后又要求賠償損失的不予支持。當事人以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要求適當減少的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只有當違約金的數額超過損失30%的可以認定為過分高于實際損失。違約金的數額定到損失的130%。合同法的司法解釋二,具有普遍性,是合同糾紛中違約金調整的原則和法律依據,130%的標準無論對守約方還是違約方都能接受,因此在2009年5月13日后對違約金的調整必須以此為據不得再有新的突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中申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08疫情如何申請房屋減租
2020-11-19涉外離婚所涉及的法律問題
2021-01-24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存續分立
2021-01-07包裝相似度多少算侵權
2020-12-08雙方合伙公司財產怎么分配
2021-03-12轉移私有財產屬于非法轉移財產嗎
2020-12-08可以去看守所探監嗎,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19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保險合同無效案例有什么規定
2020-12-17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