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違約條款包括哪些,根本違約怎么分類
一、法律關于根本違約的條款
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我國《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二、根本違約的分類
(一)遲延履行的根本違約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二)履行不能的根本違約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三)不完全履行的根本違約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四)先期違約的根本違約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我國法律對于根本違約的概念,根本違約的法律后果,都有條款予以明確的規定。根本違約分為遲延履行的根本違約、先期違約的根本違約等。根本違約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上述問題的相關知識,本網站為您提供專業的律師咨詢,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入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結審查決定書適用情形
2020-11-20表演者權中的要求報酬權如何主張
2021-01-29抵押擔保責任屬于連帶債務嗎
2021-01-11交通事故能否就傷殘單獨訴訟
2021-01-21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上下班途中工傷賠償多少
2020-12-10退婚了還可以再訂婚嗎
2020-11-30法院進入簡易程序多久能審,還可以上訴嗎
2020-11-13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購買定期壽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05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