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律知識: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但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時,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減少。居間合同中,居間人具有如實報告義務,如過沒有履行這一義務,將要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金。
法律咨詢:
2004年9月5日,陳某與泰州某貿易公司(下稱貿易公司)訂立居間銷售合同一份,約定:陳某為貿易公司介紹銷售瀝青,成交后貿易公司不得自己和用戶直接聯系業務,該用戶以后所用的貿易公司的瀝青全屬陳某的業務;貿易公司以陳某促成的交易量每噸給付20元的報酬給陳某,另按每噸5元給付陳某交易應酬等費用,超價部分全部給陳某,貿易公司在成交之日付清報酬;貿易公司如隱瞞成交量,則按隱瞞銷售額的50%向陳某支付違約金;貿易公司如拖延支付報酬給陳某,則按日10%向陳某支付違約金。合同訂立當日至同年10月26日期間,貿易公司與海安某工程公司(下稱工程公司)發生總業務量為872.34噸的瀝青買賣業務。此間,貿易的法定代表人牛某曾于9月14日、9月15日通過向陳某銀行卡存款的方式分別給付陳某23000元、4552元。2004年12月30日,牛某向陳某出具承諾書一份,該承諾書載有:茲有陳某所合作做了工程公司瀝青業務,以后分手,我本人沒有業務往來(貿易公司)。陳某在該承諾書上加注“結帳至9月22日”。
律師回答:
被告貿易公司在原告陳某居間介紹與客戶發生瀝青買賣業務后,依據合同雖需向原告支付報酬,但是否實際向原告所介紹的客戶銷售瀝青以及銷售瀝青的基礎價格的確定,決定權均在被告,被告完全可在決定是否交易以及按怎樣的基礎價格進行交易時,考慮自己的合同利益。據此,認定雙方之間訂立的居間銷售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雙方也已部分履行該合同的義務。故應認定合法有效,訂立、履行該合同并不違反被告的意思,且并不必然會給被告造成較大的損失、進而導致顯失公平。原告居間介紹貿易公司與工程公司發生業務后,被告未將其繼續與工程公司發生數筆買賣業務的情況告知原告、未按合同約定向原告繼續支付報酬,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被告認為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法院采納該抗辯意見,并參照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居間報酬的30%確定被告向原告所應支付的違約金的數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裁定書和判決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26公司未設立已經出資款項如何返還
2021-02-17行政處分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21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解除合同賠償金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04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如果公司倒閉怎么賠償
2020-11-23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試用期不合格也不肯離職怎么辦
2020-11-18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指南
2021-02-09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保險免責條款應該怎么樣才算有效
2020-11-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7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