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 ? 離婚財產分割 ? ? 婚前財產 ? ? 彩禮?? ? 夫妻查看共同財產 ? ? 婚內財產協(xié)議 ?? 夫妻離婚財產分割?
根據(jù)司法實踐我們可以看出,在離婚案件中,夫妻雙方共同財產的分割、孩子的撫養(yǎng)權以及債務的承擔問題,一直是瓶頸性質的難點問題,為了避免財產糾紛,夫妻雙方在離婚時,會將房屋等財產贈與孩子,對于此種情形,離婚房子歸未成年孩子是否會發(fā)生法律效力?
一、離婚房子歸未成年孩子是否會發(fā)生法律效力?
如果是屬于離婚協(xié)議的部分,夫妻雙方認可的,是可以過戶給兒子的。事實上,婚姻法只是對離婚分割提到對共有財產分割,也就是以個房子,夫妻可以各拿一半,或其中一個人拿,這就是離婚分割。但是如果是過戶給子女,那其實是相當于贈予或者家庭析產,不在離婚分割框架內。只要夫妻雙方都同意,也是可以操作的。由于子女是未成年人,你們兩是監(jiān)護人,可以代理完成過戶手續(xù)。
二、將產權登記為未成年人的情形是否成立贈與合同關系
從申請登記材料的登記申請書和申請人身份證明之中,可以知道夫妻將他們所建筑或者購買的房屋產權登記為未成年子女的情況大致為兩種:一是有明確的贈與的意思表示;二是沒有明確的贈與的意思表示。對于有明確的贈與的意思表示,按照《合同法》第185條的規(guī)定,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有疑問的是,對于沒有明確的贈與的意思表示,能否認定成立贈與關系,此項對于未成年人的利益保護,促進法律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房屋登記辦法》第14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房屋,應當由其監(jiān)護人代為申請登記。監(jiān)護人代為申請未成年人房屋登記的,應當提交證明監(jiān)護人身份的材料;因處分未成年人房屋申請登記的,還應當提供為未成年人利益的書面保證?!睋?jù)此可知,未成年人獲得房屋登記的情形,當然包括接受贈與并由其監(jiān)護人(即父母)代為申請。對于產權登記為未成年子女,雖然沒有明確的贈與的意思表示,但是能不能從夫妻雙方一致同意將房屋產權人登記為未成年子女以及監(jiān)護人代為申請等情形中,認定贈與關系成立呢?
《合同法解釋二》第2條規(guī)定:“當事人未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訂立合同,但從雙方從事的民事行為能夠推定雙方有訂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訂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贝藯l中的“其他形式”,也稱為默示形式、事實合同,是指當事人沒有用語言明確表示訂立合同的合意,而是根據(j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特定情形推定合同成立的。從法官審判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推定形式①。因此,從房屋所有權證以及登記簿上將權利人登記為未成年人的事實中,按照日常生活經(jīng)驗,很明顯地體現(xiàn)出行為人具有贈與的意思表示;從夫妻雙方一致同意和代為申請登記的默示的積極行為中,同樣可以推斷出行為人具有贈與的意思表示。對于純獲法律上利益的合同,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訂立合同(《合同法》第47條第1款但書),無行為能力人則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因此,對于沒有明確的贈與的意思表示的情況,從父母所從事的民事行為來看,應當認定成立贈與合同關系。
三、將產權登記為未成年人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房屋登記辦法》第11條第3款規(guī)定:“申請人應當對申請登記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負責,不得隱瞞真實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房屋登記”。依照此項規(guī)定,即使推斷出將產權登記為未成年人的贈與關系成立,但是該贈與關系必須是合法有效的。如果作為登記的原因行為無效,那么,該房屋產權的登記人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房屋所有權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更正登記或者異議登記,亦會導致未成年人喪失房屋所有權。
對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有權訂立純獲法律上利益的合同,不必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此無異議。須討論的是,無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活動?!睹穹ㄍ▌t》第12條第2款規(guī)定:“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薄睹穹ㄍ▌t意見》第6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睂τ趧赢a的贈與等,容易理解。然而對于不動產之贈與,特別是父母對其無行為能力的子女為贈與的,應如何處理,該意見第6條沒有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致使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針對這種贈與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堪值重視。
接受他人的贈與,無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按照《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的規(guī)定,即使是純獲法律上利益,無行為能力人也不能單獨為民事活動,應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法定代理人一般也不會拒絕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是接受父母的不動產之贈與,按照《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的規(guī)定,父母既是贈與人,又是受贈人的代理人,那么在父母離婚時,父或母就可能會將已登記為無行為能力的子女的房屋,以贈與無效或者不存在贈與關系為由,要求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對此,法院應當作出妥善處理。這涉及到法定代理人“自己代理”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上對此沒有規(guī)定。
所謂自己代理,也稱自我締約,是指一方面作為他人的代理人,與此同時卻又是以自己的名義出面進行交易。如《日本民法典》第108條規(guī)定:“在同一法律行為中,不能擔當其相對人的代理人或當事人雙方的代理人。但就債務的履行或事先得到本人的許諾的行為,不在此限”(法國民法第1596條、德國民法第181條、臺灣地區(qū)“民法”第106條)。此項規(guī)定就是禁止自己代理(以及雙方代理)的規(guī)定。這種限制的目的在于防止對被代理人的損害,或者在多方代理的情況下防止對一方被代理人的損害和利益沖突的出現(xiàn)。如果只是為了履行法律義務或經(jīng)許諾,那么通常便不可能出現(xiàn)利益沖突。我國理論上稱之為禁止代理權濫用規(guī)則。
依照禁止自己代理原則,父母向其無行為能力的子女為贈與,就不能發(fā)生法律上的效力,因為在法定代理的情況,無行為能力的子女不能進行民事活動,無法對父母作出“許諾”的表示,而該贈與也難以說是專為履行法定撫養(yǎng)義務的。但這個規(guī)則明顯不利于維護無行為能力人的利益,違反“監(jiān)護人應當履行監(jiān)護職責”的原則,不能到達立法目的。為避免這種不合理的情況出現(xiàn),學術界和司法界努力尋求突破,成功地運用方法論上的“目的性限縮”②,將存在于法律未包括依其目的所應作出的限制方面再予以限制而作填補,縮小該條規(guī)定的適用范圍,再設例外,貫徹立法意旨。
據(jù)此,理論上和司法上一致認為,對于未成年人純獲法律上利益的情況,父母可以代理他們與自己進行交易活動,即對于這種自己代理的贈與行為再設第三種例外,按照有效來看待。對于《民法通則意見》第6條的規(guī)定,亦應作相同的理解。
我國私法施行的是意思自治原則,故而在夫妻雙方意思達成一致之后,離婚房子歸未成孩子是會發(fā)生法律效力的。一般來說,還需要將房產過戶給孩子,并到相關國家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才會發(fā)生法律效力,否則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的。
訴訟離婚程序是什么?
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家庭暴力離婚起訴狀的范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應該如何應對單位的調崗行為有哪些
2021-03-24留置權消滅的原因怎么規(guī)定
2020-12-23商事審判中幾個法律適用問題
2021-03-12申請強制執(zhí)行多少天能拿到錢
2021-03-08婚內財產協(xié)議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1-14遺產繼承可否跨區(qū)辦理公證
2020-12-28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可以按照住改非拆遷補償嗎
2021-02-10房屋在拆遷范圍內,就一定會拆遷嗎
2020-11-16舊房在拆遷時會進行折舊嗎,折舊率怎么算
2021-03-07違章建筑就一定會被拆除嗎
2020-11-27對房屋司法強制拆除需要什么流程
2021-01-07宅基地拆遷補償?shù)挠嘘P規(guī)定是什么
2021-03-09拆遷房安置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2-13安置房再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