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嫌假造債務的認定及處理。
涉嫌“債務作假”,很多體現在房產上。因為其它方面的生活開銷較少,即使作假,數額也不會太大。而購房資金在大城市少則也要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經濟利益牽涉巨大,因此,當事人造假的現象較多。
當事人在房產爭議上涉嫌造假主要體現在房款來源上,即聲稱在購房時,向父母或其它親屬朋友借款。有的涉嫌造假者還有“欠條”或“協議”佐證。比如,我們在2002年曾代理一起案件。男女離婚時,男方在法庭上聲稱2年前,夫妻購房款40萬中的30萬,是向其父母借的款,并且有向父母打的借條,還有父親的證言以及還款協議。因此,男方要求女方連帶承擔向父母的借款30萬元。而女方則聲稱,其從未聽男方說過購房款中有向男方父母借錢的情況,也不承認購房款中有向男方借款的事實,認為這些錢款都是夫妻共同生活中賺來的。而男方則辯稱,雙方結婚不到3年,根據雙方的收入情況,不可能有30萬的存款,而只有另10萬元房款的存款,以此印證借款事實。
那么,如何處理該案系爭房屋中的借款呢?
首先,本案審理的是一起離婚案件,涉及離婚、子女撫養(yǎng)、共同財產分割三部分的內容,但對于涉及第三人的借款法律關系,法院是不好在一個離婚案件中做出認定和處理的。因為一般的離婚案件,當事人只有原、被告雙方,而無法列債務、債權人為第三人。如果法院對該債務是否屬實進行了處理,可能會侵犯第三人的利益。比如說,認定債務不成立,那么第三人即剛才所述案件中的男方父母連上訴的權利都沒有,無疑會大大影響其訴權的行使,可能導致對其權利的侵害。因此,法院在雙方各執(zhí)一詞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在一個離婚案件中,處理涉及第三人權益的爭議。如果男方認為債務關系存在,可由其父母另案提出一個債務訴訟,由法院處理。
其次,既使男方父母另案起訴,未必勝券在握。為什么呢?因為如果男方父母另案提出了欠款糾紛的訴訟,那么借款事實是否存在就是案件爭議的最大焦點。從本案實際來看,鑒于男方與男方父母的特殊利害關系,僅憑欠條可能還不能完全印證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如果女方有異議,還要看該“欠條”記載的借款時間等內容,是否能經得起司法鑒定。不僅如此,還要看男方父母30萬元是如何而來,分幾次以怎樣的形式匯入或交入男方處的,相關的銀行材料單據有哪些可以印證?如果僅僅有一欠條,而無任何其它證據佐證,法院認定30萬元債務存在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另外,如果本案根本不存在借款關系,而是男方及其父母伙同偽偽造證據起訴,不僅要承擔民事風險,而且還可能會導致刑事責任。因此,如果債務為假,巨大的心理壓力通常也會使很多想造假者望而卻步。
2.假造花銷的認定及處理。
如果一方當事人想讓對方少分在自己名下或自己掌握的財產,可能會向法院提交錢財已消費的證據,以求從自己掌握應分的共同財產中扣減。
遇到另一方可能涉嫌假造花銷的情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
其一,要看對方所述,花費用于何處。
只有為家庭生活的開銷,才能作為共同財產的合理消耗。如果一方給與其姐妹親友,或一方聲稱賭博輸掉,均不能成為讓另一方共同承擔消耗的理由。
其二,要看對方所謂開銷,有何證據印證。
比如,對方聲稱用于家庭開銷,但開銷數額過大,超出合理范圍,就應要求對方舉證。比如,對方聲稱其2個月前取出的3萬元用于家庭開銷,而一般家庭開銷1個月只需1、2千元,或對方根本沒有承擔什么花費,這種情況下,另一方則有權要求一方對于具體開銷的項目、大致數額進行說明,并將相關的票證出示。在質證票證時,要看對方出具的是否為正規(guī)發(fā)票,要分析對方所舉票證的真實性與可能性。一般情況下,若對方主張在短時間內大額合理支出,而沒有必要的和合理的票證佐證,法院一般對其訴求難以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債務移轉是否需要抵押人同意
2020-12-17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就業(yè)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央行新規(guī),發(fā)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3-05過戶房產被惡意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4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5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隱瞞重大病情投保的理賠時要怎樣處理
2020-11-16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yè)保險費
2020-12-11對方車輛全責保險公司是否應賠付
2021-02-10保險業(yè)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