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合同義務的存續期間如何界定
對先合同義務的存續期間以及與合同義務的分界點,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先合同義務何時產生,何時終止,其存續期間如何界定,將對當事人提出何種請求產生重要影響。
先合同義務的始點。先合同義務作為一種法定義務,并非締約雙方一開始接觸即產生,而是隨著合同的成立、生效逐漸產生,并隨著合同關系的發展而發展。
一個合同的訂立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要約在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生效之前,締約當事人之間尚未形成信用關系,因此談不上對該信用的違反。雙方只有在要約生效的情況下,才可能基于彼此信賴而為締結合同做必要的準備。此時,要約人和受要約人基于誠實信用原則都應當承擔必要的注意義務,先合同義務因此產生。一般認為,在要約生效前,即使雙方形成合理的信賴關系,一方因過錯造成對方損失的,也不屬于違反先合同義務的情形,不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而應承擔侵權責任。
先合同義務的終點。先合同義務產生的基礎是誠實信用原則,主要保護的是當事人在締約階段的權益,合同最終締結與否,對先合同義務的發生沒有必然的影響。探究先合同義務的終點,一般是針對已經締結的合同。
關于先合同義務的終點,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先合同義務止于合同成立,因為合同一旦成立,當事人之間的義務就應屬于合同義務,而非先合同義務。但筆者認為該觀點存在三點不足:
1、人為地縮小了先合同義務存續的時間范圍。先合同義務理論不僅適用于合同未成立的情形,而且適用于合同成立后被撤銷或無效的情形。如果以合同的成立作為界定先合同義務和合同義務的標志,則會導致締約過失責任適用范圍與先合同義務存續期間的沖突。如合同成立之后、尚未生效之前,因當事人一方的過失導致合同不能生效時,過失方應當承擔何種責任的問題。如果認定為違約責任,則不符合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如果不認定其為違約責任,又無法給予準確的定位。
2、錯誤地理解了合同成立與生效的法律效果。當事人之所以受其所訂立的合同約束,原因在于該合同已生效,而非僅是合同成立。
3、混淆了合同成立與生效的概念。
通常情況下合同成立與生效在時間上是一致的,但特殊情況下已經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并不鮮見,如依法應辦理批準登記手續的合同及附生效條件或附生效期限的合同。所以,筆者同意另外一種觀點,即先合同義務作為合同的附隨義務,終止于合同的生效。總之,締約過程應當從要約生效始,至合同生效止。締約過失責任正是從要約生效始至合同生效止這一時間段內,一方當事人違反先合同義務而造成對方信賴利益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締約過失責任正是從要約生效始至合同生效止這一時間段內,一方當事人違反先合同義務而造成對方信賴利益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締約過失責任正是從要約生效始至合同生效止這一時間段內,一方當事人違反先合同義務而造成對方信賴利益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締約過失責任正是從要約生效始至合同生效止這一時間段內,一方當事人違反先合同義務而造成對方信賴利益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先合同義務的內容
1、協力義務
即締約雙方共同盡力促成合同締結成功的義務。“在契約締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導致合同最終不能成立的情況。如發現新的伙伴、提出新的要求等,不斷的修改協議會導致合同的締結無限期的拖延,要求對方出讓某些利益或使對方承擔更多的債務等。若當事人一方無力或無意締約的情況下,惡意談判或惡意終止談判損害對方的利益并且該行為有證據證明的,這就違反了協力義務。
2、告知義務
即情報提供義務,其包括:不向對方做出錯誤的意思表示的義務,這是告知義務最基本的解釋。如不欺詐的義務,不作錯誤陳述的義務等。合同訂立之前重要事項的告知義務。使用方法的告知義務,主要指產品制造人應在其產品上附使用說明書或向購買人告知使用方法。瑕疵告知義務。即對物品的缺陷和不安全因素有告知義務。對于某些特殊的合同,如保險合同、公司認股合同、廣告推廣式買賣合同等,其中的一方當事人,必須負責詳細陳述各種與合同的有關的情況的正面義務。
3、保護義務
即在締約過程中當事人應當善盡必要的注意義務,相互促進,保護對方人身及財產權利不受侵犯,同時,不得濫用經濟上的優勢地位,脅迫對方,對對方施加不當影響或利用對方和無經驗或急迫需要,而取得不當利益。即近幾年在我國法院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中類似消費者在商場內行走或乘坐電梯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日漸增多。如果不在締約過失責任中規定保護義務,而要用侵權責任的規定,就會在舉證責任方面存在困難,不利于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因此有必要完善先合同義務的立法。
4、保密義務
即對締約談判過程中知悉的對方的個人身份、財產狀況、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信息不得向外界泄露或擅自使用。由于締約過程中“當事人為締結契約而相互接觸磋商之際已由一般普通關系進入特殊聯系關系,相互之間建立一種特殊信賴關系”。因此,了解了對方一些局外人不可能知道的情況。按照誠信原則,不得泄露和不正當使用,否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以誠信原則為依據的先合同義務,遠不止以上幾種。在具體實踐中,基于誠信原則的彈性,還有更多的具體義務。如照顧、忠實義務等。因此必須深刻認識誠信原則并用其衡量才能保證法律的公正。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處罰程序
2021-01-18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免于刑事處罰會受什么黨內處分
2021-03-09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婚姻口頭協議多久無效
2021-02-13第二次離婚訴狀范本
2020-11-18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2020-12-09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三規定是什么
2021-02-05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