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請求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此時,委托人與律師事務所之間可以訂立委托代理協議,由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擔任代理人,參加行政案件審判監督程序的有關訴訟活動。行政申訴案件中的代理人是指接受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托,作為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請求適用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處理的律師或公民。
在行政申訴案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有權委托律師代理申訴的委托人范圍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有權委托律師代理申訴的委托人有: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包括原審原告人或被告人,申請執行人和被申請執行人;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第三人;行政案件的共同訴訟人;行政案件的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
2)提出申訴請求應當力求有足夠的證據
行政案件的當事人委托律師對生效的判決書、裁定提出申訴請求,代理律師應當對有關證據進行審查,確認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請求。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確實不當,當事人的申訴請求很難實現。因此,代理人應當注意提出證據以支持申訴請求。
3)提出申訴請求應當提交行政申訴狀
行政申訴狀是行政訴訟的當事人認為已生效的行政判決或者裁定書確有錯誤,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復審糾正的法律文書。行政申訴狀是行政訴訟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包括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一種方式,也是引起人民法院適用審判監督程序對已經生效的行政判決和裁定重新審理的依據。行政申訴狀制作完畢后,應當由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后提交人民法院
4)提出申訴的時間。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2年內提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
5)提起再審的條件。提起再審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主要證據不足;
(2)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
6)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房東要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28起草合同注意事項
2020-11-08婚前財產的約定和處理
2021-02-02服刑期間民事賠償怎么辦
2020-12-26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危房改造不批如何投訴
2021-01-28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