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三部合同法。這三部合同法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國內經濟、技術和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擴大、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這三部合同法的一些規定不能完全適應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國內經濟合同、涉外經濟合同和技術合同分別適用不同的合同法,有些共性的問題不統一,某些規定較為原則,有的規定不盡一致;第二,近年來,在市場交易中利用合同形式搞欺詐,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情況較為突出,在防范合同欺詐、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方面,需要作出補充規定;第三,調整范圍不能完全適應,同時近年來也出現了融資租賃等新的合同種類,委托、行紀等合同也日益增多,需要相應作出規定。
制定合同法的原則是:第一,制定一部統一的、較為完備的合同法。過去所以先后形成了三部合同法,不是不要搞統一的合同法,制定統一合同法的條件還不成熟,如果等成熟了再制定,又不能適應市場對法律的迫切需要,為了加快立法步伐,成熟的先制定,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現在情況不同了,經過10多年的實踐經驗,已積累了大量經驗,有條件制定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合同法,對有關合同的共性問題作出統一規定,把10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有關合同的行政法規和司法的規定,盡量吸收進來。這個問題,在1993年修改經濟合同法時就被反復考慮并提出來了。根據十四大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1993年對經濟合同法進行了修改,同時開始著手研究起草統一的合同法。第二,以三個合同法為基礎,總結實踐經驗,加以補充完善。實踐證明,三部合同法總的原則和規定是正確的、可行的。制定統一的合同法,不是將現有的合同法律推倒重來,而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情況,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要注意法律的連續性,對于現行有效的制度和原則要繼續保留,不適應的予以修改,不夠的予以補充完善。第三,從我國實際出發,充分借鑒國外合同法律的有益經驗。合同法主要是規范財產流轉的,相對來講共性問題要多些,我們要開展對外經濟、技術、貿易,不考慮國際通行的作法也是行不通的。當然,借鑒國外經驗,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不能離開我國實際。例如,我國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這一點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不同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