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摘要】無權處分的法律效力是民法中極具爭議的問題之一。合同法第51條的規定不僅與合同自由的原則相抵牾,徒然增加合同無效機會,而且與相關民事法律制度多有不合之處,破壞合同法體系,其運行實效亦迂回曲折,有欠明晰。合同法的這種選擇根源于無權處分的法律效力受制于物權變動立法模式的思想。但實證分析表明,無權處分的法律后果與物權變動立法模式并無直接勾聯。因此,合同法應該調整對于無權處分的立法政策,行為人無權處分不應作為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關鍵詞】合同自由;物權變動;無權處分【寫作年份】2010年【正文】一、進退維谷的合同法第51條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權處分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權處分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其基本含義是:1.無權處分是指一方當事人(行為人)在合同訂立時對標的物沒有處分權。當事人在合同訂立后喪去標的物的處分權,不在此列。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亦不屬無權處分。2.無權處分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以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為內容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在權利人追認或者行為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場合,合同自始有效。行為人未取得處分權,權利人又不追認的,合同無效。這里的無效,不是處分行為無效,而是無權處分的合同無效。不能解釋為買賣合同有效,僅處分行為無效。[1]對無權處分行為的這種規制,不僅與合同自由的原則相抵牾,徒然增加合同無效機會;而且與相關民事法律制度多有不合之處,破壞合同法體系;其運行的實效亦迂回曲折,難謂允當。具體表現為:(一)認定無權處分影響合同效力,有悖于合同自由原則合同法的上述規定與合同自由的基本原則相沖突。在合同自由的原則之下,合同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意思自治意味著由當事人自己的意思確定對其有約束力的規則,??進一步說,當事人所從事的意思表示是產生法律約束力的手段。意志本身具有法律的性質,如果某人受到某項合同的約束,僅僅因為他表達了這種意志。因此,意志不僅被認為是客觀的法律秩序,而且是主觀的法律權利和義務的來源。[2]在私法領域,意思表示被賦予法源”地位,法律認許當事人的意思作為決定合同效力的主要因素。如果以當事人對標的物是否有處分權作為決定合同效力的因素,則意思自治的地位勢必因之降低實踐中,合同法貫徹合同自由原則,必須鼓勵交易,嚴格限制無效合同的范圍。現代社會行為人無權處分已經成為交易的一種常態,合同法的規定勢必擴大無效合同的范圍。而且,在此場合,相對人的利益最應得到保護。但按照合同法,若行為人無權處分,權利人又未追認,則合同無效。相對人無從向行為人請求履行合同上義務,只能通過追究行為人的締約過失責任,以資救濟。相應地,行為人則不必承擔違約責任。如此,相對人得到保護的只能是信賴利益的損失,而不能是履行利益的損失。由于履行利益一般高于信賴利益,在對無過錯相對方的保護上,締約過失責任顯然不如違約責任周到。因此,我國合同法的做法事實上放縱了行為人,不利于保護本應受到保護的相對人利益,損及為合同法珍視的動”的安全,傷害市場主體交易的積極性。(二)認定無權處分影響合同效力,與相關法律制度存在嚴重沖突首先,合同法的這種規定與物權變動與其原因行為的區分(分離)原則相沖突。區分(分離)原則的基本含義為:物權變動的合同和物權變動本身是兩個法律事實。如果把法律視為自洽的系統,承認區分原則,就要承認只有在買賣合同有效成立后,才發生合同的履行問題,亦即在合同生效之后才發生標的物交付和登記問題。未交付或未登記,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但絕不能以合同未適當履行否認買賣合同的效力。無權處分在實踐中僅影響債權合同的履行,可能導致物權變動不能順利實現,但與債權合同的成立、有效與否無關。不能因其對債權合同履行的影響,而因果倒置地認定其影響作為物權變動原因的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51條的主旨顯然與此大異其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110可以舉報騷擾電話嗎
2021-02-22行政訴訟休庭一般多長時間
2020-12-24攝影照片被侵權如何提起賠償
2020-12-12最新企業破產法全文
2021-03-11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交通事故異地被起訴如何應訴
2021-01-21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2020-12-03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保險賠償糾紛多,如何有效的解決保險賠償糾紛
2021-02-10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