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到經濟賠償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如果積極賠償,反映了被告人真誠悔罪、愿意給被害人彌補損失的心態(tài),如果能因此取得被害人方的諒解,則對案情扭轉局勢更加有利,多數情況下,可以被法庭認定為認罪態(tài)度較好,而酌情從輕處罰。而就這樣一個“酌情從輕處罰”,對被告人而言,則是截然不同的天地,甚至是地獄與天堂的差別:
在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交通肇事罪、故意傷害罪等罪行相對較輕的情況下,被告人很可能被判處緩刑,而獲得相對的法律自由;即使是在3年以上的交通肇事罪或者是故意傷害罪,也仍有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刑三到五年;
在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致死),或者因搶劫、聚眾斗毆、危害公共安全等犯罪過程中造成的被害人死亡的嚴重犯罪,如果賠償積極、到位,也有相當的可能使本應判處死刑的被告人從輕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從而保留性命;或者說本來是無期徒刑的,可以降低為十五年或以下有期徒刑;
但如何與被害人方協(xié)商談判,取得被害人一方諒解,則因案而異,因當事人情況而異,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這需要被告人及辯護律師根據不同的案情靈活采取相應方式方法;
那么,有的案件的被告人,因為某種原因,在一審期間沒有賠償被害人方的損失,進入二審程序,在賠償被害人損失的情況下,是否一定改判一審判決?
答案是否定的!
對于這個問題,因沒有明確的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各地法院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可以遵照執(zhí)行。其實,因為案件的情節(jié)各異,也難以作出統(tǒng)一規(guī)定。
2009年5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fā)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京高法發(fā)[2009]226號)的通知,該通知第28條可以算是比較明確的答復,內容如下:被告人在二審期間積極賠償的,能否據此改判一審刑事判決?答:被告人在二審期間積極賠償,反映了被告人彌補損失、真誠悔罪的心態(tài),如果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從輕處罰有助于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但是,是否據此改判一審刑事判決,應綜合其賠償數額、一審不履行賠償的實際情況、被告人的犯罪危害及悔罪程度、是否取得被害人諒解等因素,全面考慮,審慎裁判,避免不當地把民事賠償作為決定是否改判的唯一因素。(大成于興-泉律師)
電子郵件:lawyeryu999@163.com
電話:136010883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車輛鑒定費
2021-02-24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關于發(fā)布《推薦恢復上市、委托代辦股份轉讓協(xié)議書
2020-12-01留置輔警看護合法嗎
2020-11-22房屋有部分違建可以抵押嗎
2020-12-22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勞動糾紛調解手續(xù)有哪些
2021-02-02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對方車輛全責保險公司是否應賠付
2021-02-10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保險公司有哪些分類
2021-01-02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論保險詐騙的共犯問題
2021-02-26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爸媽的房子拆遷女兒有權分嗎
2021-02-18住改非拆遷經濟損失應該怎么補償
2020-11-30拆遷地區(qū)婚遷戶口可以遷嗎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