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遲延了如何處理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本條是對延遲承諾的規定。承諾本應在承諾期限內作出,超過有效的承諾期限,要約已經失效,對于失效的要約發出承諾,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如果承諾明顯地遲發了,明顯地超過了合理期限,當然不能生效。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四百八十六條 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或者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時到達要約人的,為新要約;但是,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除外。
但是,有許多承諾難于判斷是否在合理期間發出的。判例法認為,如果受要約人有根據認為其承諾是在合理期間內發出的,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當接受這個承諾。如果根據他的理由斷定這個承諾已經逾期,不愿承認這個承諾,他就必須把這個意思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否則承諾有效、合同成立。
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該承諾有效。另外,本條的“承諾期限”不但指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限,也指要約人未規定承諾期限,而根據實際需要推斷的合理的承諾期限。
相關知識:
承諾遲延的概念
指受要約人作出的承諾超過承諾期限到達要約人。遲延的承諾不發生承諾效力。
承諾遲延與遲到的區別
1、承諾的遲延與遲到的區別關鍵是是否在承諾期內做出。
2、承諾的遲延是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遲延的承諾應視為新要約。
3、承諾的遲到是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為遲到承諾,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遲到的承諾為有效承諾。
對于不了解這方面問題的人,看完本文之后就清楚了吧。在實際中,這也是比較容易出現的情況,大家需要有相關的了解。當然,我們還要了解很多這方面的常識,才能更利用承諾的履行。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通報批評是什么處分
2021-02-16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丈夫去世公公的遺產可否繼承
2021-03-06民間借貸執行拍賣房子多長時間
2021-01-2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各主要城市對終止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何規定
2021-01-26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五一哪天算三倍工資
2021-02-18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