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邀請的分類
1、提出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5條所述的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不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數人)邀請發出要約,還提出了某些交易條件。
商業廣告則分為提出交易條件和單純宣傳兩種情況。當事人還可以在要約邀請中提出交易條件的保障。要約邀請以格式條款為例可以說明問題,因為格式條款通常提出了交易條件。格式條款既可以以要約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以要約邀請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經營者利用店堂告示(格式條款的一種表現方式)提出:“假一罰十”,這個“假一罰十”的意思表示,不是要約(因為它缺少合同必要條款),只能是要約邀請;在嚴格意義上它也不是交易條件,而是交易條件的保障。經營者提供合格的商品是第一次給付,“假一罰十”,是第二次給付,是第一次給付不符合約定的演變,是締約責任(合同無效時)或者違約責任(合同有效時)的承擔。要約邀請中“假一罰十”、“缺一罰十”這一類諾言如果不能確認為先合同義務或者不承認其可以演變為合同義務,則相對人就會二次受害。提出交易條件或提出交易條件保障的要約邀請,可以構成法律行為。這種法律行為是單方法律行為。這種要約邀請之所以是法律行為,是因為它依據邀請人的意志,在邀請人與受邀請人之間產生了法律關系,在這個法律關系中,受邀請人是權利主體。這個權利是依照邀請人單方面的意志產生的。
2、未提出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詢價”就是如此,甲方給乙方去信,問:“你公司的自行車以多少錢一輛銷售?”此詢價盡管被學者們習慣地認為是要約邀請,但是它并不包含交易條件,即不包含合同的條款,因而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意思表示。真正的意思表示,能夠產生司法上的效果,能夠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關系。“在民法之所謂意思表示,乃就以其為法律行為構成部分即要素而為觀察,自非具有足以形成法律行為之內容,不得稱為意思表示。”中國《合同法》把要約邀請都規定為意思表示,已經偏離了意思表示的本質。對不能因當事人意志內容產生法律關系的要約邀請,也不是事實行為,因為它仍然是一種表示行為。現行《合同法》第15條把所有建議相對人發出要約的行為,都規定為意思表示,只是屈就了學者的一般觀點,它的危害是否認或者忽視了要約邀請作為意思表示的效力。以上分析表明,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不僅在于邀請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還在于提出交易條件以及與交易條件有關的條件,而且這些條件可以拘束邀請人,可以構成先合同義務,也可以進入合同,演變成合同義務。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要約邀請”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的擔保的方式有幾種,擔保責任免除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3違法征地查處過程中,政府不作為怎么辦
2020-12-24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工會組織工傷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1-01-04交通事故索賠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9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網上炒股注意事項
2021-01-24什么是遺贈?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2020-11-12贍養費能要多少
2021-01-03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什么是勞動合同變更
2021-03-20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六年工作沒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