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嗎
只要受要約人作出承諾,那么雙方的合同成立生效,依法受法律保護,要約人就要受到合同的約束.
要約的法律效力
1、要約人的義務——形式拘束力和強制要約義務。
(1)要約的形式拘束力是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應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撤回、撤銷或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學理上也稱其為要約的不可撤銷性。要約是否負有形式上拘束力,各國做法不一樣,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模式。英美法系國家,由于合同成立問題上有“約因”規(guī)則的支持,要約原則上不具有拘束力,要約人在相對人承諾前視為無約因,可以隨時撤回和撤銷要約,所以,英美法上要約的拘束力最弱。法國法上要約的拘束力次之。法國民法典回避要約的拘束力問題,法國合同法的傳統(tǒng)理論不承認要約當然地具有法律約束力,認為債務須由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產生,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對當事人不發(fā)生約束力。法國現代合同法學者則認為,要約對于要約人不具有約束力是極不公正的。法國司法實踐原則上確認要約人在一定期間要受要約的約束,尤其是當要約確定期限時,法庭總是通過案例明確地或暗示性地采用該處理原則。德國法系賦予要約最強的拘束力,德國民法典第145條明文規(guī)定要約的拘束力,即“向他人發(fā)出訂立合同的要約的人,受要約的約束,但要約人已經排除要約的約束力的除外”,瑞士債務法也采此原則,臺灣地區(qū)民法在此問題上繼受了德國民法,于民法第154條第1項規(guī)定“要約人因要約而受拘束”。
我國合同法并沒有采納德國法系的做法明文規(guī)定要約的形式拘束力,而是參考了《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cisg)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picc),以要約可以撤銷為原則,例外地對撤銷作一些限制,明文規(guī)定“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并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準備工作”的情況下要約不可撤銷。雖然合同法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要約的形式拘束力,但要約不可撤銷的例外規(guī)定已經使要約在很大程度上實質具備了形式拘束力。
要約的形式拘束力實質上是要約人的先合同義務,在合同締結過程中如果要約人違反了該先合同義務,致使合同不成立或無效,要約人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要約人的第二個義務是強制要約義務。強制要約義務發(fā)生在證券法中,指收購者收購目標公司的股份,使其有表決權股份的持有量達到該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一定比例時,法律強制其向所有股東發(fā)出收購要約的制度。強制要約制度是法律根據衡平原則,為收購人設置的一項義務,同時也是目標公司股東的一項權利。其目的在于避免當收購者獲得目標公司的控制股而成為控股股東時,出現歧視非控股股東的現象。
2、要約人的權利——要約人的撤銷權
要約人的撤銷權是指要約人在要約生效以后,受要約人發(fā)出承諾通知之前,將該項要約取消,使要約的法律效力歸于消滅的權利。當然,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這種權利的行使很容易給受要約人的信賴利益造成損害,故法律必須對這種權利的行使給予限制,合同法第十九條即作出了這種限制。惟須注意的是,要約的法律效力應限定于要約生效的框架之下,故要約的撤回不能歸屬于要約的法律效力之列。
3、受要約人的義務——強制承諾義務和締約之中的保密、通知等義務
(1)強制承諾義務,是指在某些交易中,受要約人負有接受相對人的要約而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主要表現在公共運輸領域、供水、電、熱、氣等公共服務領域,還有保險公司的強制承諾義務,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10條第1款規(guī)定“投保人在投保時應當選擇具備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yè)務資格的保險公司,被選擇的保險公司不得拒絕或拖延承?!薄_€有學者認為法律關于承租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的規(guī)定,表明了出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對承租人的購買要約具有強制承諾的義務。
(2)保密、通知等義務,是指受要約人在合同締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了解要約人的商業(yè)秘密,無論合同成立與否,受要約人都應承擔保密義務,不得泄露或不正當地使用,否則,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同時,在大陸法系一些國家的商法典中,規(guī)定在某些例外的情況下,受要約人無論承諾與否,均應通知要約人,如德國、日本商法典規(guī)定,商人對于經常往來的客戶,在其營業(yè)范圍內,在接到要約時,應即發(fā)出承諾與否的通知,如怠于通知,則視為承諾。另外,若要約人于要約時同時寄送現物或徑寄送現物為要約者,要約受領人不負受領義務,惟要約受領人如占有其物即負有返還之義務。如因故意或者過失毀損者,應負侵權責任。
4、受要約人的權利——受要約人的承諾權
要約生效以后,受要約人享有對要約承諾的權利,受要約人既可以作出承諾,也可以不作出承諾。要約一旦經過受要約人承諾,合同即為成立,要約人須接受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受要約人的承諾權是要約固有的法律效力。
合同締結過程中,受要約人的承諾權可能遭到來自要約人或第三人的侵害,前者發(fā)生在要約、承諾人之間,可以適用締約過失責任加以規(guī)制,而后者發(fā)生在受要約人與第三人之間,既不是締約過失責任,也不是違約責任,司法實踐中處理起來頗感棘手。故有必要建立第三人侵害承諾權的侵權責任制度,從法律上規(guī)制這種行為,彌補受要約人遭受的損失。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警察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怎么處理
2020-12-31強制執(zhí)行公證
2020-12-24雇傭合同的責任承擔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2-28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什么叫做離婚自由
2021-01-15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2-15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車輛全責方沒保險如何賠償
2021-03-08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起訴
2021-03-15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2-21承包合同什么時候生效呢
2020-11-29土地轉讓形式
2021-02-03土地流轉的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2新農村建設拆遷的主體是誰
2021-01-03房屋拆遷有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