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當事人對合同必備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當事人合議的過程,對合同內容協商一致的過程,就是經過要約、承諾完成的。向對方提出合同條件作出簽訂合同的意思表示稱為“要約”,而另一方如果表示接受就稱為“承諾”。一般而言,一方發出要約,另一方作出承諾,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有時要約和承諾往往難以區分。許多合同是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討價還價、反復協商才得以達成。
在統一的合同法制訂以前,我國的民事立法包括三部合同法以及有關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規,都沒有有關要約與承諾制度的規定。沒有要約與承諾制度,在不少情況下對于合同成立與否難以判斷,有可能使本來已經成立的合同認定為不成立。在合同法中規定要約與承諾制度,就可以使合同的成立有一個較為具體的標準,就會使在經濟交往和社會生活中需要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有所遵循,也使司法機關有所遵循。更好地分清各方當事人的責任,正確而恰當地確定合同的成立,充分保障當事人的權益,鼓勵交易,減少與解決糾紛,促進經濟的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律師可做哪些事情
2020-11-14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辦
2021-02-28個人貸款的年齡限制是多少
2020-11-13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交通事故老人贍養費有多少
2021-01-26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對法定繼承人的誤區認識有哪些
2021-03-14特警有權開交警罰單嗎
2020-11-30購買集資房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23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