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效力待定的合同在一個月后轉為無效,則會有何結果?是否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就一定不能取得物權?其實并非如此。當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為善意時,只要滿足善意取得制度,就可取得物權。然而因合同無效,他又不可依合同要求無權處分人承擔違約責任。但他可以請求無權處分人承擔締約過失責任,雖然締約過失責任一般小于違約責任,然而對于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損失,仍是有所補償,我們不能僅因為在此一種情況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保護不周,而去承認合同有效,否則會造成對原權利人更大的不公。
朱*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成都高空拋物入刑首案宣判,高空拋物可入刑嗎
2021-02-15監察委員會是行政監督體系嗎
2021-02-14侵權糾紛是否土地確權為前置
2021-02-02臨時工合同到期不讓走怎么辦
2020-11-15如何啟動醫療損害重新鑒定
2020-12-17醉酒駕車怎么判斷
2020-12-10短信可不可以作為離婚證據
2021-02-22如何申請越級強制執行
2021-03-23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在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2-24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24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征上存在以下區別
2020-12-26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年限是多久
2021-01-14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時用什么解決方式最好
2021-01-19棚改拆遷補償“去貨幣化”是真的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