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待定條款該怎樣進行認定
合同的生效,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只有滿足一定的要求,合同的效力才能夠實現。具體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的生效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不能自己訂立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只能訂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合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2.意思表示真實
所謂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將其內在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并足以為外界所客觀理解的要素。意思表示真實要求表示行為應當與效果意思相一致。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生效的重要要件。
《合同法》將效力待定合同規定為三類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
2、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訂立的合同;
2、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而訂立的合同。此三類合同分別是由于有關當事人缺乏締約能力、缺乏定立合同的資格或缺乏處分能力造成的,如果給有關權利人賦予承認權,使之能夠以其利益判斷做出承認而使合同有效或者拒絕而使合同無效,往往是有利于權利人的利益,有利于促進交易的。因此,將這類合同規定為效力待定合同,是符合權利人的意志和利益的。
無行為能力人所訂立之合同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除可以訂立某些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細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合同外,對其他的合同,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訂立。一般來說,由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訂立的除細小的日常生活方面以外的合同,必須經過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允許或事后承認才能生效。
限制行為能力人締結的合同
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也必須要求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簽訂的合同從主體資格上講,是有瑕疵的,因為當事人缺乏完全的締約能力、代簽合同的資格和處分能力。在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合同受有關法律效果上的利益時,無論是喪失權利或負擔義務,縱使其在經濟上獲得巨大利益,亦不屬于能獲得法律上的利益。德國、瑞士、奧地利民法采用此種標準。以前的司法實踐在處理此類合同時,基本上是認定為無效合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效力待定條款該怎樣進行認定。效力待定條款的存在方式有很多,其效力待定主要也是為了合同的雙方能夠得到相應的公平和公正,促進合同的順利進行,其認定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中不合理的條款如何中止
2021-01-30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逾期還款后征信怎么恢復
2021-03-16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土地轉讓的手續需要什么
2021-03-05劃撥土地轉讓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7拆遷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什么
2020-11-22“住改非“是什么意思,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