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合同的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良好習慣原則。平等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條,合同雙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是指合同雙方在充分協商一致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地位訂立合同的原則。這一原則包括三個方面:(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無論所有權性質如何,無論單位大小及其經濟實力如何,其地位都是平等的。雙方獲得的財產、勞務或工作成果大致相當于其義務;要求一方不得無償占用對方財產,不得侵犯他人權益;禁止橫向調整和自由分配(3)合同雙方必須就合同條款進行充分協商并達成協議,才能訂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凌駕于另一方之上,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另一方,不得以脅迫、命令、脅迫等方式簽訂合同。自愿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條的規定,當事人有依法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除法律強制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民事活動應當由當事人自愿約定。包括:第一,是否自愿簽訂合同;第二,與誰簽訂自愿合同;第三,合同內容由當事人自愿約定,不得違法;第四,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或者變更有關內容;第五,雙方也可以協議解除合同;第六,違約責任可以自由約定。如有爭議,雙方可自愿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公平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條,雙方應遵循公平原則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應當公平合理,包括:第一,在簽訂合同時,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按照公平原則確定;第二,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違約責任。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整個過程中誠實守信,不得有欺詐行為或者其他違背誠實信用的行為。良好習慣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條的規定,當事人訂立和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它指的是良好習慣的原則。它主要包括以下內涵:第一,合同的內容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精神和原則。其次,合同的內容應符合社會公認的道德行為準則。
贈與合同也是合同的類型之一。因此,在簽訂贈與合同時,我們還應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和良好習慣的原則。如果違反了這些原則,合同可能會被撤銷或無效。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你可以打電話給律師,在律師協會的網站上獲得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殺人罪辯護詞
2021-01-2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勞動局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24被告不到庭是否影響庭審
2021-02-19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老婆出軌離婚財產怎么分
2021-03-07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離婚協議日期寫錯還能生效嗎
2020-11-20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