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招聘廣告是否是邀請函,請看一看案例:
一家電器公司的新分公司于2006年9月23日開業。開幕前,該公司發布了一份開幕式獎勵廣告傳單,明確表示“康佳32#LCD為2500元”。同一天,郭先生要求以2500元的價格在電器有限公司分公司購買10臺康佳32#LCD彩電,但被拒絕。因此,郭先生在同一天以信函形式將上述意向告知了電器公司。2006年10月10日,郭先生再次致函該電器公司,要求履行合同,但該公司不同意。郭隨后上訴法院,要求電器公司履行合同,并向郭支付10臺康佳32#LCD彩電
在庭審中,一些人認為銷售合同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協議,即一方將財產轉讓給另一方,另一方取得該房屋所有權并支付價款,因此標的物和價款是買賣合同的基本條款。該電器公司發布的商業廣告明確表示,產品名稱為“康佳32#液晶彩電”。至于哪一個,由電器公司獨立決定,郭可以批準其中任何一個。廣告還明確表示價格為“2500元”。因此,廣告的內容是明確的,電器公司發布的具體、詳細、價格明確的廣告反映了電器公司與公眾簽訂銷售合同的意愿。其行為不同于一般的、寬泛的廣告,只是為了吸引顧客詢問和洽談業務,因此,本案中電器公司向郭先生發布的商業廣告本質上應該是要約。在電器公司的活動期內,郭先生承諾根據要約內容向電器公司購買10臺,但未注明限額,并依法訂立合同。原公司和電器公司均應依法履行已確立的合同義務另一種意見認為,電器公司制作的廣告傳單是商業廣告,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是要約邀請,而且不具備法律規定的要約構成要件。然而,郭先生的這封信只是向電器公司發出的要約,合同必須經電器公司依法批準后才能成立。目前,該電器公司尚未接受郭的報價,因此,郭與該電器公司之間的銷售合同尚未建立。
《魯巴報》編輯表示。com同意第一個意見
[evaluation]
本案的焦點是該電器公司在開業前發布的商業廣告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這個問題主要涉及如何理解和適用《合同法》第14條和第15條的規定。
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1)具體確定內容;(2)意思表示在要約人接受要約時,要約人受意思表示的約束。“
合同法第15條規定:“要約邀請是期望他人向自己要約的意思表示。發出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作者認為,要確定本案中的電器公司是否構成違約,首先必須確定銷售合同是否成立。要確定合同是否成立,關鍵是要確定電器公司發布的廣告傳單是否實質上是要約或要約邀請。所謂要約是指合同一方為訂立合同而向另一方明確表達的意思。有效要約必須具備以下要素:(1)要約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約的發行人必須是合同的特定一方。所謂特定人,是指能夠被外界客觀認可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本人及其代理人。(2) 向對方提出報價。所謂相對人是指要約人希望與之訂立合同的人。相對人可以分為特定相對人和非特定相對人。特定的對應方,包括特定的公司、企業和個人,但不一定限于一人。如果要約人想出售一批商品,他可以向幾個特定的人,甚至是未指定的人提出要約。向未指明的人發出的要約通常是向公眾發出的要約,例如商店櫥窗中標價的商品。(3) 要約必須包含訂立合同的主觀目的。要約的有效成立,必須反映要約人和受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真實意思。要約人不愿意訂立合同的,不視為要約。(4) 要約必須包含訂立合同所需的主要條件。在要約中,必須確定訂立合同所需的主要條件,否則受要約人將沒有承諾的依據。這一要素也是要約和要約邀請之間的主要區別,因為要約邀請并不具備合同的所有條件。關于要約中包含的內容,什么構成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一般來說,這取決于報價的性質和交易習慣。現代國家對立法普遍采取寬松的態度。(5) 要約應包括要約人接受要約后受要約約束的意圖。也就是說,要約人在要約中表示,如果要約被受要約人接受,合同將成立。此外,要約一經送達受要約人,要約人不得在一定期限內擅自撤回或變更要約內容。
要約邀請,又稱詢價和要約誘導,是指一方邀請另一方向自己發出要約。與要約不同,要約邀請只是一種準備訂立合同的行為,對發送方沒有法律約束力。根據上述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各自特點,筆者認為,電器公司發布的廣告傳單內容屬于要約,而非要約邀請,即使對方作出承諾,也不能構成合同。具體原因如下:
1從當事人意愿的角度來看,家電公司的宣傳行為應當屬于要約意向的表達。本法所稱當事人意思表示,是指根據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確定當事人實施本法的行為主觀上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具體而言:一方面,由于要約應包含各方受要約約束的意圖,而要約邀請只希望另一方主動表示其訂立合同的意圖,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其合同建議書中提出他們不愿意受要約約束,或者明確聲明他們的提案是要約邀請,而不是要約,或者根據該提案,可以判斷,如果雙方當事人的意思是希望對方向他們自己提出要約,該提案應被視為要約邀請,而不是要約。然而,由于意圖(意義)只是人的內在心理,因此它需要并且必須借助客觀事實來揭示。如果我們談論沒有外部表征(表達)的意圖,那么意圖將變得不確定,似乎不存在。因此,要約的評價也應將要約的內在含義與外在表現相結合,即主客觀相結合。從這個案例來看,如果電器公司只是想吸引客戶詢價,那么傳單上就沒有必要提到具體商品的具體價格,更不用說說明有限的購買量了。電器公司的傳單規定了商店出售商品的產品名稱、型號和價格,有些還限制了購買數量,這表明電器公司希望公眾購買,而不僅僅是詢問和談判。可以看出,該電器公司的真正意圖是向公眾報價,而傳單的內容已經明確表示,它愿意受傳單的約束。從電器公司傳單的內容來看,它包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券上市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1全資股東什么意思
2021-02-21商品房拆遷如何安置
2020-12-22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煙臺市企業職工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02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購買財產保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3-21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