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稱為合同的終止,也稱為合同的終止,即合同關系客觀上不再存在,合同權利和合同義務被消滅
合同解除后債權債務如何處理?中國法律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合同的終止具有lake和past的效力。合同終止后,已履行部分恢復原狀,未履行部分不予履行。另一種觀點認為,合同的終止并沒有消除合同關系,只是阻止了合同關系的發生。因此,合同終止原則上只能在未來生效,未履行部分不履行,已履行部分有權要求返還。另一種觀點認為,合同的解除一般具有追溯力,但并非全面。因為如果過去不具有溯及力,已經履行的部分只能以不當得利債務為基礎提出返還請求,溯及力可以以所有權請求為基礎恢復,所有權的效力優于債權。當違約方有多個債權人時,基于所有權要求的財產返還可以更好地保護非違約方的利益。此外,不當得利的返還往往僅限于接受方的現有利益。由于歸還,即使受讓人的現有財產減少,也不能免除歸還義務,這對守約方有利。但是,不可能要求所有終止的合同都具有追溯效力,而且從其性質和履行的角度來看,有些合同不適合追溯效力
普通法體系認為,如果合同因違約而終止,違約方在終止前應支付的金額仍必須支付,且已支付的金額無法收回。無罪方向違約方支付的金額可以按照一般原則收回,已支付的保證金可以收回。合同終止后,雙方未來的義務將不再履行。如果合同因受挫而終止,如果未支付,則不必支付事故前應付的金額,如果已支付,則可以收回。如果收到或收到款項的一方在事故發生前根據或為了履行合同支付或欠下費用,且法院在考慮所有情況后認為公平,則可允許其保留另一方支付的部分款項或收回部分應付款項,最高金額不得超過其實際支付或所欠費用
中國合同法從實際出發,借鑒國外經驗,遵循經濟活動高效率的原則,對合同終止的效力作了較為靈活的規定,即:,合同終止后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合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要求賠償損失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根據履行情況要求賠償損失,是指履行部分對債權的影響。如果債權人的利益不必通過恢復原狀得到保護,則不一定使用恢復原狀。當然,如果債務人履行的部分對債權人沒有意義,債務人可以根據合同的性質要求返還,它指的是合同標的物的屬性。如果根據合同性質無法或難以恢復原狀,則無需恢復原狀。這種情況主要包括:
1。以使用標的物為內容的連續供應合同。例如,水、電、氣供應合同無法恢復以前的供應;在租賃合同中,一方當事人使用標的物后,不得返還使用過的部分。以行為為標的物的合同。例如,勞動合同,很難用相同的工人和相同質量的勞動力返還帶薪勞動力
3。涉及善意第三方利益的合同。例如,合同標的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給他人,如果返還,將損害第三人的利益;終止委托合同,如果已經辦理的委托事務可以恢復原狀,這意味著委托人與第三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將失效,第三方的利益將喪失
所謂的恢復是指恢復到合同簽訂前的狀態。歸還時,如果原件存在,應將其歸還。如果原件不存在,如果原件是一種東西,它可能會與同樣的東西一起返回。恢復原狀還包括:1。歸還財產產生的孳息;2.支付一方在占有該財產期間為維護該財產而發生的必要費用;3.歸還財產所產生的必要費用
其他補救措施,包括要求修理、更換、返工、降價等
合同終止后,您能否要求賠償損失?國外法學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不能并存。原因是合同的終止使合同關系回到了合同簽訂前的狀態。與合同關系未發生一樣,沒有依據承擔因違約而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另一種觀點認為,合同的終止和對不履行債務的損害賠償可以并存。原因是,因不履行債務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在合同終止之前就已經存在,并且不會因合同終止而喪失。另一些人認為,合同的終止與對信托利益損害的賠償并存。原因是合同因解除而終止,不存在因不履行債務而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但守約方將因相信合同存在但實際上不存在而遭受損害,這種損害應得到賠償
中國法律承認合同終止與損害賠償并存。民法通則規定:“合同的變更或者終止,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該條規定,合同終止后,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這項規定的理由是:
1。如果合同的終止不具有追溯力,如果只有未履行的合同未履行,則不應提出損害賠償要求,則一方因另一方不履行或不當履行合同而遭受的損害無法補救。如果合同的終止具有追溯力,如果只是為了恢復原狀,則非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發生的費用,以及為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進行的準備所產生的人力和物力,恢復原狀所產生的費用將不予補償。在協議終止合同的情況下,一方因合同終止而遭受損失。如果獲利方不賠償另一方因合同終止而造成的損失,則不符合公平原則。《水上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規定:“貨物發運前,經另一方當事人同意,承運人或者托運人可以解除合同。承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應當退還收取的運輸費用,并向托運人支付貨物進港的短途裝卸費;托運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應當向托運人支付根據合同規定,應向承運人支付由此產生的港口費用和船舶等待費用。“
4.因第三方過錯致使合同無法履行和終止時,債權人不得直接向第三方主張權利。債務人不承擔終止合同的賠償責任的,也不得向第三方主張權利,以彌補債務人的損失。”他是債權人,或者他享有單獨主張權利后獲得的利益,因此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因此,合同終止后,如果一方的過錯對另一方造成損害,過錯方應賠償受害方的損害,且不得因合同終止而免除其賠償責任
合同終止后是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可以不同:
1。如果合同通過協議終止,如果雙方免除另一方的損害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18員工關系專員如何處理工傷事故
2021-02-20稅收違法行為三種行政處罰
2020-12-03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釋義保險法第十七條是怎樣的
2020-11-15土地轉讓村長簽字蓋章有效嗎
2021-03-15辦理土地轉讓手續需要提供的詳細資料有哪些呢
2020-12-262020年拆遷新規實施時間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