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公司投訴**公司于2008年11月與駕校簽訂了合作合同,同意**公司在駕校校園內安裝戶外大品牌、液晶電視等廣告媒體設施,**公司擁有上述媒體廣告發布的專有權和完整產權,駕駛學校可使用液晶電視播放學生候選人及相關信息。合作期滿后,液晶電視所有權歸駕校所有,合同有效期3年。雙方還同意,駕駛學校應確保**公司設立的廣告媒體設施的安全,駕駛學校應對非**公司或自然原因造成的損壞負責。合同簽訂后,**公司在駕校班車上安裝了4臺液晶廣告機,并在駕校校園內安裝了戶外廣告牌。2009年4月16日,**公司發現建造的廣告牌被人切割和損壞。事發后,駕駛學校拒絕**公司進入校園恢復安裝戶外廣告牌和其他媒體設施。2009年7月**公司起訴繼續履行合同,但駕駛學校表示不愿意繼續履行合作合同,并反訴要求終止合同。門頭溝區人民法院一審和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確認該駕駛學校構成基本違約,并責令終止合作合同。雖然法院還責令駕駛學校賠償**公司因未能實際履行**簽訂的廣告發布合同而造成的損失2萬元,但根據合作合同,雙方約定合作期限為三年。駕駛學校違約使得**公司無法達到簽訂廣告發布合同獲取廣告收入的目的。要求駕駛學校在兩年內賠償**公司7.2萬元的損失,歸還已安裝的四臺液晶廣告機并承擔法律費用
被告駕駛學校辯稱合作合同已終止,如果**公司再次起訴,法院還命令駕駛學校賠償**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在北京**簽訂的廣告發布合同未能實際履行所造成的廣告收入損失20000元,它屬于重復訴訟,違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則。此外,在之前的訴訟中,駕校反訴要求**公司拿走液晶廣告機,但由于**公司不同意終止合同,該廣告機沒有被拿走。請求法院駁回**公司
判決要點
經審理,法院認為合作合同已終止,**公司要求返還液晶廣告機,駕駛學校應返還。對于可獲得利益的損失,法院認為**公司現有證據無法證明所簽訂的廣告合同無法履行,并因駕駛學校根本違約而造成損失。因此,被告駕駛學校在判決生效之日起五天內將四臺液晶廣告機返還原告,并駁回原告**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理分析
違約賠償為補償性賠償,其目的是使受害方處于合同已按約定履行的狀態,從而保護非違約方的合理利益。大多數國家的民法理論認為,損失賠償的范圍可以由法律直接規定,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法律沒有特別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其他約定的,應當以賠償受害方實際遭受的全部損失為原則。理論上,全額賠償損失是增加違約成本的一種選擇,可以從經濟上維護守約方的合法權益,促使合同各方有效履行合同。在民法理論中,損失賠償僅限于直接損失,而在合同法中,引入了有限完全賠償原則,包括直接損失和合理間接損失。《合同法》第112條規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另一方當事人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仍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規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金額應當相當于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違約后能夠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應當預見的因違約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些是中國法律關于合同終止后違約方對受害方的賠償的明確規定。從法律規定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違約賠償不僅限于實際損失,還包括現有利益的損失。對于基本特征可得利息的特點及在實踐中損失的賠償標準,筆者結合本案作如下分析:
(I)可得利息必須是未來可能首先發生的預期利息,可得利益是合同當事人在違約發生時實際不享有的未來利益,只有通過實際履行合同才能實現。可以看出,現有的好處是有前途的。其次,可得利益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希望通過履行合同獲得的利益,也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能夠合理預見的利益。這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可得權益的損失是指當事人可以預見并在未來取得的權益的損失,即只要合同按時履行,可得權益就可以轉化為實際權益,并由當事人根據本案事實取得,盡管原告**公司之前已就終止合同對被告駕駛學校提起訴訟,并已獲得駕駛學校違約損失賠償,但從其當前的訴訟索賠來看,本合同終止后的利益損失索賠為單獨訴訟,與之前的合同終止訴訟不沖突,它也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二)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標準——合理預見原則實際損失通常很容易確定,但可得利益相對不確定。在英美法中,判斷和預見損失的標準是以“合理人”為基礎的,即無利害關系的客觀人是判斷和預見損失的主體。換言之,損失的存在和規模應根據一個理性的人在正常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損失來確定。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可實現利益損失的賠償范圍采用“合理預見”的標準,但法律沒有進一步明確“預見或應預見”的具體標準,“合理預見”在實踐中賦予法院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從法理的角度來看,“合理預見”強調的是,并非所有因違約方違約而被損害方剝奪的利益都包括在損失賠償的范圍內。只有當另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是可預見的時,才能認為該損失與違約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違約方應對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如果此類損失是不可預見的,則不存在因果關系,違約方將不對這些損失承擔法律責任。在實踐中,法院也傾向于遵循“確定性”原則來確定可實現利益的損失。對可實現利益的預測不僅要主觀上可行,還要客觀地確定。換言之,違約行為的發生使守約方失去了一定的利益。如果沒有此類違約,在正常情況下,這種利益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守約方需要為此“客觀認定”和“必須獲得潛力”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在庭審中,原告**公司建議被告駕駛學校承擔全部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三級能賠多少錢
2020-12-25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該如何補償
2021-03-24成都高空拋物入刑首案宣判,高空拋物可入刑嗎
2021-02-15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離婚案件訴訟中能不能申請回避
2020-12-22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什么情況被判定為勞動仲裁證據不足
2020-12-27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對內資保險公司誠信問題的深層思考
2021-03-09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