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合同詐騙行為人通過簽訂或履行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額巨大,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合同詐騙的當事人愿意履行合同,但由于客觀原因或者其他情形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次,合同欺詐行為人與合同欺詐當事人對合同履行的態度不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前者通常無能力履行且不實際履行合同義務,或僅履行少量義務以騙取更多財產;合同詐騙的當事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履約能力、誠信和積極的行為。第三,合同欺詐行為人與合同欺詐當事人的財產處分不同。前者往往將被騙財產用于私生活或非法經營,甚至揮霍,使財產無法追回;后者一般將該財產用于合同約定的事項或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但有時會出現目的變更的情況
合同欺詐往往與合同欺詐交織在一起。在實踐中,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區分和界定:
看犯罪人的主體資格。如果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的主體是虛構的、虛假的,且存在無營業執照、無辦公地點、無資金、無貨物供應等重大不實情況,基本上可以認定為合同欺詐
其次,取決于行為人的履約能力或擔保能力。行為人有足夠的貨源或者備用貨源、可靠的資金來源或者擔保,或者有可能在合同有效期內找到貨源、資金來源,或者有能力承擔違約責任的,行為人應被視為有能力履行合同第三,看行為人的誠意和行為。如果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后積極努力履行合同,或自愿返還對方已取得的財產,或愿意承擔違約責任,則表明行為人在履行合同時具有誠信和行為。相反,在簽訂合同后,如果行動者根本不考慮如何履行合同,或者以一方的行為為誘餌,不履行其余部分,不返還對方獲得的貨幣和貨物,可以判斷他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和行為
四看演員對所得財物的處理。合同雙方取得對方貨款后,可用于正常生產經營,或用于履行合同所需的費用??梢源_定,行為人的欺詐行為屬于民事范疇。如果從另一方獲得的財產被用于償還其他債務、揮霍、從事非法活動,甚至攜款潛逃,并且根本不履行合同,則可以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上述方面不能作為單獨的區分標準,但應全面調查判斷,特別是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標準,結合客觀行為和危害后果,以便正確區分合同欺詐和合同欺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以下情況離婚,會被判凈身出戶!
2021-01-24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離婚不給撫養費
2021-02-26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印刷品加工承包合同的范本內容
2021-01-13無證房拆遷補償比有證房屋低很多怎么辦
2020-11-26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城市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