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處理合同欺詐
I.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活動
以促進欺詐目的,欺詐者專門持偽造或他人身份證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義招聘和培訓員工,員工就會進行欺詐,在整個欺詐過程中,真正的幕后策劃者從未出現過。因此,在合同欺詐的情況下,公司的銷售人員或普通員工通常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而隱藏在合法公司背后的策劃者可以逃避法律制裁,因為他們很少與被騙者直接接觸
以合法公司的名義作弊可以降低作弊的風險,增加作弊手段的隱蔽性。更重要的是,該公司甚至欺騙了其招聘的員工,情況非常糟糕。例如,鐘、梁在依法設立的某市以XX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名義詐騙合同案,為了“增加收入”,他們還在該市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進行詐騙。由于這種巨大的欺騙,甚至公司的一些銷售人員也被欺騙了。其次,那些回到原來的行業的人經常被欺騙大多數作弊者都是專家和老兵,他們曾經多次作弊。通常,一旦犯罪被發現,他們就會立即逃跑。當他們認為形勢不妙時,他們就會回到原來的行業。因為他們對詐騙手段非常熟悉,可以很快成立詐騙組織,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詐騙。而且,為了逃避法律制裁,他們會吸取教訓,得逞后立即消失,給有關部門查處造成困難。例如,在鄭先生的合同欺詐案中,鄭先生和他的同伙王先生在案發前在一個生態農場工作。該農場查處后,鄭先生和王先生前往一個城市的一家貿易有限公司繼續他們的欺詐活動。正是因為他們熟悉“業務”,公司在一個月內就騙了受害人20多萬元
第三,利用證人騙取信托
公證和律師證人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法律證人形式。正是因為這兩種形式都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應,為世人所熟知,騙子們才容易掌握這種心理,從而反映出他們合作項目和合同的真實性。此時,受騙者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項目和合同受法律保護。如果另一方違約,其權利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得到保障。這也使受騙者感到安心,完全相信受騙者,使受騙者多次騙走財產,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不斷受騙。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通常在被欺騙者猶豫不決的時候,只要欺騙者使用這種方法,被欺騙者就會相信并被欺騙。例如,在吳、李合同詐騙案中,兩名被告對與被害人簽訂或由律師見證的合同進行了公證,使被害人對合同內容的真實性毫無疑問,以他人名義詐騙
犯罪分子的身份證、單位證等證件是偽造的,善于偽裝、虛張聲勢,甚至借用他人資產以示實力、施以恩惠,甚至向受害單位負責人行賄,騙取其信任。例如,郝以一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名義,與一家城市信用社簽訂了購買國債的合同。郝先生發行的國債買賣證明文件和結算憑證是偽造的
v.偽造擔保票據,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虛假的產權證明作為擔保,非法取得
,實施合同欺詐。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偽造此類票據,足以造假,或通過非法手段獲得,不易被發現。例如,在楊的詐騙案中,他復印了剛剛辦理的電匯單后立即提取匯款,然后將復印件傳真給受害人以獲取信任,騙取了12萬多元貨物
VI.利用虛假廣告進行詐騙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炒作,以技術轉讓和包裝產品為幌子,以高回報為誘餌,收取技術轉讓費、預付款等欺詐行為,在回收過程中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拒絕履行或直接帶款逃跑
VII。利用空車配送漏洞
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防范意識淡薄、配送市場管理機制不完善等漏洞,利用偽造的駕駛證、駕駛證、,身份證和車輛牌照將貨物拖走并出售。此類合同詐騙者往往頻繁發生,難以發現。近年來,騙子們集中在建材、房屋租賃合同和貸款汽車購買合同上,以挑起昂貴的詐騙案。此外,簽訂合同的騙子往往與偽造文件等犯罪密切相關。偽造虛假單位或者實際單位的營業執照、公章,其他人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收入證明、財產證明、車輛登記證等
VIII。假裝是“大客戶”并設下陷阱
為了對付更正規的運營或有經驗的制造商,犯罪分子利用制造商通常在付款前向“老客戶”提供貨物的優惠政策,以“測試商品”、“觀察市場反應”為借口,冒充“大客戶”,與廠家簽訂多份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執行。當商人對犯罪分子有了足夠的信任后,他們突然大幅增加了貨物數量,并提出先享受貨物,然后支付或支付預付款的要求。鑒于雙方之前的交易已成功完成,許多制造商將落入犯罪分子設下的陷阱,并因此蒙受損失
律師的建議:
事實上,合同詐騙案件的受害人只要稍加注意,稍加調查,就能避免受騙
增強風險意識。首先,企業要增強風險意識和反欺詐能力。企業應摒棄急功近利的觀念。由于競爭激烈,他們不應該輕易地與不認識的人簽訂合同。審查合同簽訂主體是否合法,簽訂人員是否合格
欺詐行為通報合同公證其次,司法機關應及時向全社會通報合同欺詐犯罪的相關情況,如犯罪行為,針對受害企業的特點、規律和發展趨勢,以及工作和制度中的薄弱環節和問題,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司法建議
此外,建立健全相關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相關行政信息的透明度,加強合同的法律監督,實施合同認證和公證制度,針對合同欺詐的新特點,改進合同內容和合同效力
預防合同欺詐的方法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預防措施:
應根據是否超出業務范圍來判斷項目的真實性。在與另一方談判合作項目之前,詳細了解另一方的業務范圍。如果另一方在合作項目中的行為超出其工商登記批準的經營范圍,則另一方的行為至少是違法的,應予以高度重視。如有必要,請咨詢法律專業人士。避免頭腦發熱時亂丟錢的行為
識別合同公證和見證的內容。一般來說,公證和見證的內容只能證明雙方在合同上的簽字是真實的。簽名的真實性不一定是合同內容本身的真實性。因此,在簽訂合同時,我們應該更加注意,不要輕易被合同的外部形式所蒙蔽
核實對方人員和單位的真實性。對于第一筆交易的對象,制造商應通過檢查身份證或到工商局核實對方人員和單位的真實性,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虛假身份和單位進行欺詐
注意交易過程中的異常現象。雖然罪犯已經出現了w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名下商標是否還有效
2021-02-21公司破產了對法人有什么影響嗎
2020-12-06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內部承包合同具備哪些效力
2021-01-31土地征用與土地轉讓是什么意思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