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會坐牢嗎?合同欺詐是否入獄主要取決于具體情況和涉及金額。金額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起訴標準的規定,吳定亞律師建議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財產的。涉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上的
(2)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進行詐騙,詐騙收入屬于單位,金額在5-20萬元以上。情節
依照刑法規定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他人名義訂立合同
(2)以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為擔保
(3)無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先履行小型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誘使另一方繼續簽署和履行合同,另一方支付的預付款或擔保財產
(5)以其他方式騙取另一方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欺詐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犯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其行為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無能力履行合同或者有效擔保,以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巨額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1。虛擬主體
2。冒用他人的名義
3。使用偽造、涂改或無效的文件、介紹信、印章或其他證明文件。隱瞞事實真相,使用明顯無法兌現的票據或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履約擔保
5。隱瞞事實,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擔保品、債權憑證等作為合同履行的擔保
6。(二)合同簽訂后,攜帶貨物、貨款、預付款、定金,另一方為保證合同履行而交付的保證金和其他財產
(3)浪費另一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保證金、保證金和其他保證合同履行的財產,(4)使用對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押金、保證金和其他財產,以保證合同的履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5)為保證合同履行而隱瞞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押金、保證金等財產,并在合同簽訂后拒絕退還的,以支付部分貨款并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后,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或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時間內,無正當理由拒絕支付剩余的購買價款
具體合同欺詐的當事人是否應承擔刑事責任需要根據合同內容進一步確定合同欺詐。并非所有的合同欺詐都需要被監禁。對合同欺詐嫌疑犯的具體法律處罰或合同欺詐的法律認定建議您及時向律師尋求幫助。p>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如何處理
2020-12-11婚前財產協議是否一定得簽訂
2021-01-29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先予執行的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0-11-22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車主無責保險拒賠車損合法嗎
2020-11-14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村民侵占耕地不給怎么辦
2021-01-30國有土地出讓后能收回嗎
2021-03-17拆遷可以強制斷水斷電嗎
2020-12-15拆遷補償協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全國各地對于拆遷中的公攤面積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6補償不合理找誰來處理
2021-03-22拆遷安置利益轉移如何認定
2020-11-18公租房拆遷政策是怎樣的
2020-12-02法律規定征收主體究竟是誰
2021-03-10公房拆遷,國家有統一的補償標準嗎
2021-01-16企業遇到拆遷,生產設備損耗怎么補償
2021-03-19廠房拆遷有哪幾種評估方法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