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68條,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
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根據《關于一般合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9條,基于欺詐人對欺詐的錯誤理解而作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的根據民法原則,所謂脅迫是指強迫對方違背真實意圖,對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和財產造成損害,或威脅對法人的榮譽、名譽和財產造成損害。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根據《合同法》第52條,一方當事人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才無效。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達到一定目的,串通共同實施簽訂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集體或第三方
3。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又稱隱瞞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法律行為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行為形式合法,內容違法
當事人以合法形式隱瞞違法目的的,在行為的外在表現上不違法。但是,這種形式并不是當事人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圖,而是通過這種法律形式來掩蓋和實現其真正的非法目的。因此,對于這種隱蔽行為,我們應該區分其外在形式和真實意圖,準確判斷當事人實施的合同行為的效力。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應當具備以下要素:
(1)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當事人實現的真正目的或者手段;(2)合同當事人有逃避法律的意圖;第三,為了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采取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但合同明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目的和內容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的依據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不得以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為依據。“
根據法律規定,上述五種情況均屬于無效合同。因此,我們在簽訂合同時需要知道這一點。為了避免簽訂無效的合同,我們都明白自己的利益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損失。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您在luba.com上咨詢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2020-11-27拆除廠房是否需要向政府部門報告
2020-12-11工傷鑒定期限不能超過多少天
2021-03-14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保險公司在該案中應否理賠
2020-11-26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車泡水”車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1-09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么效力
2020-11-17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土地轉讓新政策是什么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