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1:試用期內隨意解雇許多人認為試用期只是一個相互調查和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他們感到不滿意,他們可以隨時要求工人離開。事實上,這是對試用期解雇的錯誤理解。從法律規定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1)經證明在試用期內不符合勞動條件的”。由此可見,雇主需要提供足夠證據證明雇員不符合解雇的雇用條件。在沒有相關證據的情況下隨意解雇員工是違法的。錯誤2:只要你愿意支付賠償,《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補償。”。也就是說,當公司被解雇的理由不成立時,員工可以選擇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恢復勞動關系,錯誤3: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是“n+1”
“n”是指工作年限,“+1”是指通知金。許多人力資源部和員工認為,在經濟補償方面,“n+1”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上,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0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在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或者支付勞動者一個月的額外工資后終止勞動合同……”。也就是說,“n+1”僅適用于以下三種無需提前30天通知就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如果提前30天通知,則無需支付代通知金):(1)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并且在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或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
(2)工人不能勝任該工作,(三)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除上述三種情況外,法律不要求用人單位“+1”,錯誤4:終止勞動合同的最高經濟補償金為12個月。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條款含義的錯誤理解支持,認為在原始勞動法環境下,經濟補償有12個月的期限;其次,它誤解了《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認為第47條規定最高經濟補償為12個月。事實上,根據勞動合同違約和終止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只有兩種情況有12個月的經濟補償期限,即:1)協商終止勞動合同;2) 勞動者不稱職,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稱職的,終止勞動合同。其他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情況持續12個月以上。例如,如果工人生病或在非工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或雇主安排的其他工作,則終止勞動合同或裁員沒有12個月的期限。《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實施后,《勞動合同違約和解除經濟補償辦法》的做法發生了變化。對于具體的解雇情況,不再有12個月的限制,而是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確定12個月的限制是否以工人的月工資為準,即如果工人的月工資是上一年當地雇員平均月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最長可支付12個月。如果工人的月薪低于上一年當地雇員平均月薪的3倍,它不受12個月期限的限制(除非某些地區的司法指導中另有規定)
錯誤5:終止無期限勞動合同比終止定期合同更困難
終止無期限勞動合同與終止定期合同一樣困難。定期合同和無固定期限合同的終止條件是相同的,基本上沒有區別,只是沒有定期合同的員工在被依法解雇時得到了適當的照顧。人們覺得很難終止的真正原因是沒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可以設定終止日期,雖然定期合同可以自由訂立
錯誤6:女性雇員不能在“三個期限”內被解雇
勞動合同法第42條規定:“如果工人有下列情況之一,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4) 女職工懷孕、分娩、哺乳的;”注:本條未規定按照第39條的規定不能解除合同,即女職工有《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即使其懷孕,分娩和哺乳:
(1)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
(2)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嚴重影響本單位完成工作任務的,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5)勞動合同因欺詐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因此,懷孕、分娩和哺乳不是女性雇員的護身符。在法律情況下,雇主仍然可以終止勞動合同。錯誤7:工資越高,經濟補償金越高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給勞動者。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不足六個月,應向員工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所在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為員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金的最高支付年限不得超過12年”。也就是說,當工人的工資比上一年雇員的月平均工資高出三倍時,經濟補償就被封頂了,而且無論工資多高,經濟補償金額都不會增加錯誤8:如果規章制度規定了可以解雇的情況,即使規章制度中關于違紀行為的規定進一步完善,你也可以被解雇,如果規章制度的制定不符合民主程序和宣傳,即未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未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不向職工宣傳,基于規章制度的解雇仍然可以被視為非法
錯誤9:解雇前不通知工會并不有害
勞動合同法第43條規定,“如果雇主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應提前通知工會原因。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規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予以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tr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申請復審費可以減免嗎
2021-03-14車撞到人責任書沒下來,負不起醫藥費怎么辦
2021-01-10人身傷亡的交通肇事如何處理
2021-01-07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婚內財產歸屬協議書
2021-01-13個人公司破產個人財產要抵債嗎
2020-11-11解除婚姻關系有哪些途徑
2021-01-25如何確定立遺囑人是否有遺囑能力
2021-03-1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裁定有誤如何處理
2021-03-13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嚴厲打擊對婦女實施的家庭暴力行為
2020-12-24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