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7月6日國務院令第117號),1993年)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勞動爭議:(一)因解雇、退市、辭退職工引起的爭議,員工辭職和自愿辭職(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的規定而產生的爭議,培訓和勞動保護(三)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依照本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勞動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八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雇員、雇主和工會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第八十二條請求仲裁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后60天內作出。對仲裁裁決沒有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第八十三條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辦發〔1995〕309號)“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解決職工對企業行政處罰決定不滿意的請示(勞辦發[1997]17號)的答復雇主。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員工的仲裁申請超過上訴期限,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的,可以向用人單位主管部門或其他部門報告。關于工人舉報勞動違法行為的時限。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9條,為便于勞動行政部門調查取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糾正勞動違法行為,勞動者一般應在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兩年內報告。勞動爭議解決的一些程序性規定?處理勞動爭議的法律依據是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和原勞動部制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案件處理規則》(1)勞動爭議的概念?勞動爭議一般是指勞動關系雙方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或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而發生的爭議。這個主題必須是合法的。目前,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只能受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雇主和公民之間的糾紛不屬于受理范圍。?受理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外國企業在我市設立的分支機構、辦事處等二級法人企業已與我市職工簽訂勞動合同。雙方發生勞動爭議后,由合同履行地的仲裁機構提起仲裁。但是,如果合同中有特殊約定,應按照協議(2)勞動爭議受理范圍執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下列勞動爭議:1.因確認勞動關系引起的爭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本案人身損害賠償協議是有效的嗎
2021-03-17行政機關單方面解除行政合同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5國家公職人員違規違紀受處分后是否能保留其工作
2021-01-03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精神損害賠償金多少
2021-01-03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銀監會非法集資的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0辭退后還能辦病退嗎
2021-02-08怎么公示規章制度才利于舉證
2021-03-20解除合同經濟補償應該如何支付
2021-01-06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哪些違法事項免責條款不能主張免責
2021-03-07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