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原告馬某,女,1973年6月出生,漢族,職工,住址:某中央銀行家屬樓
原告張某,女,1977年3月出生,漢族,職工,住址同上被告中國銀行汝南縣分行,住址:59號,某街道
負責人、行長鄭先生
1993年1月10日,被告在中國銀行汝南縣支行設立房地產信貸部,為被告的業務單位。1994年9月,兩原告與被告簽訂了5年勞動合同(1994年9月20日至1999年9月20日)。1997年12月5日,被告將房地產信貸部改為中國某銀行汝南縣中心支行,兩原告在該支行從事政策性房改金融業務。2009年1月,被告以從事政策性房改的財政人員限制為4人為由,停止了原告的工作。兩原告的工資發放至1999年1月,馬某的月薪為519元,張某的月薪為509元。1999年1月12日,兩原告以被告擅自解除勞動合同為由,向汝南縣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委員會于1999年7月15日作出(1999)第2號仲裁裁決,結論是汝南農業銀行總行為兩原告繳納了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并支付了他們的工資和安排了他們的工作。1999年8月18日,兩原告根據生效裁定,向汝南縣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汝南縣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于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三日作出汝民初字第二號民事裁定,1999年拒絕立案執行(裁定無權提起訴訟)。之后,兩原告多次要求汝南縣勞動仲裁委員會給予和解,均無果而終。2002年1月14日,兩原告再次向汝南縣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汝南縣勞動仲裁委員會于2002年1月15日發出不予受理通知書,理由是兩原告的第二次仲裁申請超過了60天的仲裁期限。根據不予受理通知書,兩原告于2002年1月28日向汝南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中國銀行汝南縣分行支付1999年2月至1999年7月的撫恤金、失業保險金和工資,中國銀行汝南縣分行辯稱,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勞動合同是真實的;(二)原告第二次申請勞動仲裁的期限超過60日,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訴訟時效也超過兩年;汝南縣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五年勞動合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是一份有效的合同。被告擅自終止合同是違約行為。勞動爭議發生后,兩原告依據《勞動法》及時申請了勞動仲裁。由于仲裁裁決的被告人為中國銀行汝南縣分行中心支行,不具備法人資格,法院不予立案執行。兩原告應根據已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提起民事訴訟或向仲裁委員會申請更正錯誤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強拆,拆遷戶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2020-12-01合同邀約能否成為商業秘密
2021-01-28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單位要給滿50歲的女職員買養老保險嗎
2021-02-17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28土地承包后可以轉包嗎
2020-12-21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據什么認定
2020-12-23林地承包多少錢一畝
2020-11-09如何寫拆遷安置房申請
2021-02-12拆遷補償按房產證還是戶口本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