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主體的法律適用必須具備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勞動權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勞動權利、承擔勞動義務的能力和資格,《民法通則》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從16歲開始,直至退休,這與民事權利能力有明顯區別。勞動行為能力是指依法取得勞動權利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能力和資格。具有勞動權利能力的公民都具有勞動行為能力。比如,16歲以上的公民患有精神病,不能工作,但沒有工作能力,按照現行規定,精神病職工與企業發生糾紛時,應當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員工在試用期內被發現患有精神疾病,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企業可以依照《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試用期滿,在勞動合同期內患精神疾病的,在規定的醫療期限內治愈或者病情非常輕微、得到控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為有勞動能力的,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并應安排適當的工作
第三,精神病患者在規定的醫療期(24個月)內未治愈的,經企業和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兩種糾紛:1.如何處理16歲以下未成年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糾紛
根據《勞動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16歲以下未成年人屬于非法“勞動者”,其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糾紛,應當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禁止童工條例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不得招收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根據第十三條的規定,文藝機構、體育機構經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可以招收16周歲以下的專業文藝工作者和運動員。另外,其他單位聘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給予嚴厲處罰。2.退休人員被其他單位聘用后的糾紛如何處理嚴格來說,退休人員已經辭職,不屬于勞動者范疇的,與新用人單位發生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秶鴦赵宏P于嚴格執行退休職工暫行辦法的通知》第二條規定:“職工退休后,一般不留在原單位繼續工作。其他單位確需聘用具有技術、專業知識的退休職工進行技術、專業指導的,必須由原支付退休費用的單位、用人單位與退休職工簽訂合同,并報當地勞動部門批準原勞動部《關于實施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退休人員重新就業時,用人單位應當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協議,明確用人單位在用人期間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待遇、勞動保險待遇等權利義務,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主要依據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有這樣的情況。1994年,西藏某歌舞團一名退休團員受雇于中國某旅行社西藏分社當汽車司機,并簽訂了聘用合同。1998年,分公司將車輛承包給本單位職工,并簽訂合同,約定承包人應承擔司機的工資、獎金、福利、醫療費用,以及車輛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司機人身傷亡。不久之后,西倫在外出途中發生車禍,身受重傷。他住院治療,醫藥費2.5萬元。但西藏分公司和承包方索多不愿意承擔次仁的醫療費用,由此引發糾紛。根據上述規定,次仁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以某旅行社西藏分公司為被告,承包人索多被列為第三方,共同承擔責任根據《勞動法》,勞動爭議的主體包括:中國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還有一些特殊情況: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條規定:“其他組織,是指依法成立的組織,有一定的機構和財產,但不具備法人資格,包括法人設立并取得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專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上述規定明確了企業法人分公司的訴訟主體地位
1997年3月,某大型水利水電公司在北京設立了聯絡處。2000年8月,北京聯絡處受權行使除名權、辭退權和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權,但不能解除職工的勞動合同。2001年3月,北京聯絡處工作人員雷某因不滿工資改革和競爭上崗,不服從工作安排,擅自離職。雷某不服,上訴至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據仲裁委員會調查,北京聯絡處是某大型水利水電公司的職能部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組織機構代碼證》明確規定,組織形式為“非法人企業”,未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登記證。因此,仲裁委員會認定核聯絡處不具備用人單位主體資格,撤銷了Lei的除名決定3.企業破產時如何確定勞動爭議主體,企業設立的企業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實際具備企業法人資格的,由工商部門自行吊銷或者吊銷營業執照,獨立承擔經營管理或者全部財產的民事責任;企業設立的企業雖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未實際投入自有資金,或者自有資金未達到規定數額,不具備其他企業法人條件的,視為不具備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設立企業的企業法人承擔。根據上述規定的精神,企業營業執照被吊銷、解散、注銷、關閉后,其主管部門、設立單位或者依法設立的清算組織,作為被告參與仲裁活動
4.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后,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能否成為勞動爭議的主體,他們希望當地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供勞動合同核查,今后確定勞動爭議案件的管轄范圍。筆者認為,雖然該研究所是國家全額出資的事業單位,但按照《勞動法》簽訂勞動合同,符合《勞動法》第二條“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勞動者與其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依照本法執行”。根據原勞動部《關于勞動爭議仲裁若干問題的通知》(勞辦發[1995]338號),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還包括“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勞動爭議,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各類人員”。同時,還規定“在適用法律法規處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職工以及其他設立勞動合同的人員之間的勞動爭議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2021-02-04賠償金的分類和解釋
2021-03-04什么人可以當公司股東
2021-02-14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留置權的取得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10股權能保全和執行嗎
2020-11-08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出租人私自賣房構成侵權嗎
2021-01-30開發商違約訂金能雙倍返還嗎
2020-12-20婚內財產協議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1-14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