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P2P網絡貸款的法律性質界定為民間借貸,P2P平臺具有信息中介的特征,嚴格排除信用中介性質
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或者以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的;(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等方式向社會公布,短信等渠道(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或權益的形式償還本息或支付回報(4)向社會公眾即非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不向社會公布,為特定對象吸收親友或者單位內部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四個要件是:1.吸收資金;(二)宣傳;(三)承諾償還本息;4.吸收不特定對象的資金3、犯罪與非犯罪
P2P平臺脫離了中介性質,滿足不吸收四要件容易構成犯罪。平臺負責人構成犯罪,輔助人員、參與者可能成為共犯,媒人也可能構成共犯
[判決書]
一審判決徐某彪、余某,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15)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檢察院公訴字第229號被告人陶某被告人陳某經審理查明:2013年5月至10月,被告人徐某在被告人俞某、蔣錫杰王毅(均另案處理)的陪同下,與融都公司簽訂P2P網絡貸款系統開發維護合同,并在三人的協助下,與徐某實際控制的力合公司建立“力合創業投資”平臺,聲稱P2P在線貸款系統。該平臺通過宣傳推廣和運營協助,于2013年7月底至10月中下旬,非法吸收全國1200余人公眾存款5195萬余元,年利息加19-50%獎勵,法定代表人徐某1:1擔保。為此,于某、姜希杰、王毅非法獲利195萬元。被告人陶某、陳某、徐某、宋某、鄭某、徐某在明知平臺非法吸收全國各地投資者公眾存款的情況下,仍幫助徐某和平臺進行非營利性活動。其中,陶某和陳某為平臺提供客服培訓、運營策劃,陶某從中獲得5萬元福利費,陳某從中獲得2000元福利費;徐負責管理平臺非吸金活動的資金;宋為平臺簽訂了貸款合同;鄭先生負責平臺現金的提取、審核和支付;許某被許某任命為立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并與榮都公司簽訂了P2P網絡貸款系統開發維護合同。平臺建立后,徐某被徐某指派收取徐某的部分貸款利息。徐某的存款有的用于支付平臺投資者的利息和報酬,有的用于凱瑞公司的經營,有的高息借給上虞、慈溪等地的企業和個人牟利。案發后,徐某已向部分投資者返還1056萬余元,其中881名中小投資者債權已結清。扣除案發前支付的部分報酬和利息后,331名投資者本金37843268.51元未歸還(詳見附表)
另查明,被告人余某在案發后,從違法所得中提取150萬元,并得到部分投資者的理解。被告人陶某提取非法所得人民幣5萬元,被告人陳某提取非法所得人民幣2000元,法院認為被告人徐某違反國家財務管理規定,未經有關部門批準,通過設立P2P網絡平臺向社會公開融資,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償還本息,并吸收非特定社會對象資金。數額巨大,被告人于某、陶某、陳某、徐某、宋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李某。8名被告人的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公訴機關的指控應當予以支持。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徐某是力合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所吸收的資金完全控制和支配。他是主犯,應該根據他犯下的所有罪行來懲罰他。徐某辯護人提出的主觀惡意、作用不及交易者的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被告人于某、陶某、陳某、徐某、宋某、鄭某、徐某,經商、指使、受雇實施犯罪,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系從犯。其中,余某依法從輕處罰,陶某、陳某、徐某、宋某、鄭某、徐某依法從輕處罰。被告人徐某、陶某、陳某、徐某、宋某、鄭某、徐某犯罪后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屬于自首,依法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陶某規勸同伙將此案繩之以法。有立功表現的,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案發后,被告人徐某退還了部分錢款,對每一被告人都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俞某、陶某、陳某甲已從其個人非法所得中提取,被告人俞某也提取了部分共同非法所得,并取得了部分投資者的諒解,可酌情從輕處罰。辯護人提出的上述要求成立,辯護人認為應當從輕處罰,應當予以采納。在被告人余某等人的幫助下,徐某與榮都公司簽訂了P2P網絡貸款系統開發維護合同,立和創業投資平臺成立,共同獲利達到195萬元。因此,被告人余某不構成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對于辯護人認為余某作用不大的辯護意見,他不服,要求免予刑事處罰。結合被告人徐某的供述,其在利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非被告人徐某脅迫,因此,辯護人提出的應當認定徐某為脅迫犯的辯護意見不能成立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不得以共同犯罪論處;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實施犯罪活動的,是主犯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2020-12-22股權轉讓發生糾紛可以減資嗎
2021-03-09傷殘鑒定必備手續是什么
2021-01-28變道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0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定記載事項?
2020-12-26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4s店試駕出車禍怎么賠償
2020-11-11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