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遣散費經濟補償金,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年。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時,涉及經濟補償金的計算。計算經濟補償金的一般方式是工作年限× 每年工作的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對勞動年限和經濟補償標準作了明確規定,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是什么p>1.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從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因各種原因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勞動年限的計算。勞動者連續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但連續簽訂數份勞動合同的,工作年限自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如勞動者a從2008年開始在企業工作,期間每年簽訂一次勞動合同,一直工作到2012年,最后一次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時,從2008年起計算工作年限為四年,勞動者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多年,但在一段時間后又簽訂數份勞動合同的,原則上從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工作年限,但已支付經濟補償的除外。總之,本條“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規定不能理解為連續數個合同的最后一個合同期限,原則上應連續計算。當然,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用人單位利用短期勞動力進行長期用工的現象將會減少。這主要是因為《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兩項措施。一是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連續簽訂兩次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第二,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還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前終止的勞動合同,其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法》和原國家有關規定計算。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后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給予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期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為:按職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延續了我國以往的做法。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授權,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頒布了《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規定在計算經濟補償時,每滿一年給予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給予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增加了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給予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計算經濟補償時,一年后給予一個月的工資。在制定《勞動合同法》的過程中,對月薪是勞動者本人的月薪、企業職工的月平均工資還是當地的月平均工資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最后規定,月薪是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一規定的主要理由如下:一是要保持制度的連續性。原規定如有不足,應作適當修改,本辦法所稱經濟補償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根據規定,月平均工資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內容。這樣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勞動者的權益,但設計過于復雜,不利于勞動者的把握。同時,它也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此,《勞動合同法》統一了月平均工資的內容,操作簡便,一目了然。第二,注重公平,平衡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月平均工資為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樣的規定一方面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的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時間較長,初發工資可能遠低于終發工資。因此,考慮到物價等因素,《勞動合同法》規定以最近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標準。另一方面,也考慮了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應當與自己的工資相適應。一般來說,某個職位的工資是由市場規則來調節的。有些工作薪水很高,而有些工作薪水很低。在某一地區,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規定以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或當地平均工資為標準,對用人單位顯然不公平在制定勞動合同法的過程中,有人認為一些高端勞動者,工資高,談判能力強,在勞動關系中并不總是處于弱勢地位。如果完全適用經濟補償的規定,用人單位負擔過重,不能體現經濟補償的性質和特點。建議對《勞動合同法》進行調整。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低端勞動者的基本勞動權利。對于高端勞動者來說,可以通過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來保護他們的合法勞動權益。但鑒于我國尚未區分不同群體的勞動者,適用不同的法律,在立法技術上難以處理,《勞動合同法》并未將高端勞動者排除在保護范圍之外,而是將高端勞動者限定在經濟補償部分。也就是說,對工作年限和月工資基數進行了限制。規定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三倍的,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為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金的最高支付期限不得超過12年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約定金后未簽合同怎么賠
2021-02-15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拖欠貨款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5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31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什么關系構成勞動關系
2020-11-21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房屋拆遷評估的主體是誰
2020-12-27始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15在征地拆遷過程中,“住改非“這一類房屋如何認定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