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時效,是指法律規定的某一事實狀態經過法定時間后產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是指勞動爭議當事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行使權利的時效制度,否則,目前法律規定取消其申請仲裁的權利,我國有三部法律法規規定了勞動爭議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一是《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請求仲裁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勞動部1995年頒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五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的日期,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從上述法律法規頒布的時間順序來看,條例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勞動法》,意見排在最后。從法律效力上看,勞動法的權威性最高,其次是條例,最后是意見。根據仲裁實踐中反映的情況,多數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都是以《意見》第八十五條解釋后的《勞動法》第八十二條為起點計算仲裁時效的。在各地勞動爭議仲裁案件中,一般認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為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天
我國勞動爭議實行“一裁兩審”制度,即勞動爭議仲裁是訴訟前的一項強制性仲裁程序,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那么,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在仲裁階段申請仲裁超過60日,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駁回的,還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照勞動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作出書面裁決,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當事人不服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為由不予受理的決定和通知,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是,“申請仲裁的期限確實屆滿,沒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不予受理。”
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在實踐中的難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入職合同是不是勞動合同
2020-12-16私自捕殺野生動物如何處罰
2021-01-27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買房交了定金怎么寫收據
2021-03-05沒有勞動合同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1-01-01男方出軌離婚財產分割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1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擔保合同沒有寫時間怎么辦
2021-03-09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房屋裝修拒不履行裝修合同怎么辦
2021-03-26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2-23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