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在脅迫下的簽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不具有法律效力。《勞動法》明確規定,以欺詐、威脅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案例】:孫先生是制造廠職工。2000年3月,由于業務困難,孫某沒有被分配到工作崗位,于是進入企業再就業中心,雙方簽訂了再就業服務中心管理協議。同年9月,孫某申請自謀職業,再就業服務中心與他解除了協議和勞動合同,并向他支付了經濟補償金。為鼓勵下崗職工盡快實現再就業,本市還根據不同的再就業方式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享受剩余資金。然而,孫在最后的程序中遇到了阻力。廠長說,企業財務困難,無法再支付余款。要求孫某放棄,否則不辦理自謀職業手續。無奈之下,孫某只好答應了。并在《勞動合同余額領用表》上簽字。后來,企業在孫某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一個現金賬戶,賬戶顯示孫某已將4345元盈余資金退還給企業。之后,孫某認為企業的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仲裁委員會提起訴訟,要求企業補發結余4345元。仲裁委員會裁決支持孫的請求。之后,某廠商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仲裁裁決。經審理,法院認為原告強迫勞動者簽字無效,決定駁回該廠的訴訟請求。《勞動合同法》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一)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他人危險的手段,(二)用人單位免除法律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對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發生爭議的無效勞動合同自簽訂之日起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經確認部分勞動合同無效的,剩余部分的效力不受影響的,剩余部分仍然有效。勞動合同無效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根據本條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必須遵循平等自愿、充分協商的原則。本案屬于用人單位脅迫勞動者違反自愿原則的典型案件。所謂脅迫,就是對對方施加傷害,使其產生恐懼,并基于這種恐懼產生一定的意圖。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享受這些鼓勵政策,盡快實現再就業,有多種脅迫手段,如暴力、語言威脅或條件威脅,修理廠利用孫某的急迫心理,要求他放棄資金結余后,才同意辦理自謀職業手續,這是對職工經濟利益的威脅,是違法的。因此,法院不支持原告制造商的請求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股份轉讓書怎么寫
2021-03-01工程延期交付發包方如何索賠
2020-12-29發生醫療糾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1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指什么
2021-01-01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主合同找不到了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3-19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消費合同多久生效
2021-03-01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也談無證駕駛造成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