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意義上的“公知”是指任何一個公眾都可以知道的狀態。相關技術內容是否“為公眾所知”,是判斷其是否構成現有技術的基本標準。備案企業標準是否自然構成專利法中的“公知”,在實踐中存在爭議,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不同的認定。參加研討會的專家普遍認為,相關技術信息必然會涉及到標準中,有些標準還可能包含技術秘密,如果找不到,可以認為是公開的,屬于公共領域。特別是對于企業標準,從企業標準備案管理的立法地位、實際操作和交易習慣來看,由于備案行為本身的原因,不宜直接認定企業標準為專利法意義上的“公知”,除非有證據證明備案標準已經公開或者公眾可以隨時自由獲取。也就是說,關鍵要看標準管理部門和制定標準的企業是否對標準本身采取了保密措施,專家也指出,有的企業標準正常開放,有的不正常開放,有的不正常開放,需要案例分析。鑒于近期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再審的一件專利無效行政案件涉及這一問題,專家呼吁最高人民法院通過該案盡快明確審查判斷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聘書具備書面勞動合同的效力嗎
2021-01-21申請商標無效律師費用多少錢
2021-01-29盜竊罪量刑標準數額
2020-11-24家庭暴力離婚賠償標準
2021-03-20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離婚不分家的協議
2021-03-192019反家暴法施行,北京法院簽署人身保護令首例
2021-01-10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勞動局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09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